蔡祈敢:30亿打造陶瓷航母

来源:经济导报 2006-10-30
阅读量:2656
      2003年11月,在全国三大陶瓷基地之一的淄博,一个规模宏大的中国陶瓷科技城(以下简称陶瓷城)破土动工。3年后,占地1300亩,总投资30亿元,总建筑面积123万平方米,集厂商办公、展示交易、五星酒店、仓储物流、高级住宅于一体的陶瓷城正式开业,这是亚洲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陶瓷专业市场。 
2005年10月13日—16日,2005中国(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世界瓷砖大会在中国陶瓷科技城隆重举办。2006年10月20日—23日,“2006中国(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世界陶瓷采购大会”再次在陶瓷城召开。来自全国各大陶瓷产区的600余家陶瓷厂商及1000多家建筑商、采购商参加了这届陶博会。 

      打造全球陶瓷商贸平台对投资淄博,建“巨无霸”陶瓷城,中国陶瓷科技城董事长兼总经理蔡祈敢一开始就目标明确。他从上世纪90年代初就在建筑陶瓷行业打拼,10多年的经历使他对中国陶瓷的现状看得很清:同样技术、同样花色、同样规格的瓷砖,因为“Made in  China”,它的利润就只有外国品牌的1/3,甚至更低。中国陶瓷只有在品牌创新、产品质量、技术开发、整体运营协作及经营理念等方面改变提高,才能获取更多的利润和行业话语权,并在国际市场占领一席之地。 

      显然,仅靠单打独斗不可能引领一个行业的发展,只有在大市场、大流通、大整合的环境中,中国陶瓷产业才能赢得大发展。他想整合陶瓷产业资源,打造一个广阔的商贸平台,让客商到陶瓷城,就等于走遍淄博的陶瓷企业,客商的一切商贸活动都可以在这里完成。这不仅节省时间,降低营销成本,而且可以促进淄博陶瓷产业的整体升级。 

      淄博的陶瓷产业也很需要升级。作为中国陶瓷名城,淄博有8000多年的陶瓷历史和深厚的产业资源,有800多家陶瓷生产企业,800条建筑陶瓷生产线,年产值超过200个亿。但与淄博陶瓷产业迅速崛起不相称的是,淄博大部分建筑陶瓷生产企业在生产规模、机械装备、产品质量、管理水平、生产数量等诸多方面与佛山等地建陶企业差距都不多,但在陶瓷研发设计、品牌形象包装、生产技术等方面的竞争能力与佛山等陶瓷企业相比却差距明显。淄博缺少的是档次高,规模大的大型建材交易展示平台。当时,淄博的陶瓷、建材及相关配套产品的交易场所还以80年代末的“夫妻店”为主,这些低档次的店铺严重影响了本地陶瓷产品品牌价值的提升。而佛山的中国陶瓷城与华夏陶瓷城等项目在建筑规划、功能布局、业态规划、配套设施、软件服务等方面,已经基本上与国际接轨了。 

     看准了商机,蔡祈敢着即描绘他的蓝图。 

      政企合力 共创双赢 

      作为来淄博投资的先行者,蔡祈敢对当地的投资环境感受颇深:“一个地区的软环境犹如气候,企业好比侯鸟;侯鸟跟着气候走,企业跟着环境走。哪里的环境好,资本就往哪里流。”蔡祈敢说,投资软环境除土地价格、配套设施、优惠政策外,最重要的是软性服务。服务不是哪一个部门的事,而是政府每个部门的服务,是人人的服务,包括市民,人人都是投资环境。 

      在陶瓷城的建设过程中,山东各级政府领导多次亲临指导,这是关心也是支持。当地政府领导则多次到工地现场考察指导和现场办公,解决项目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陶瓷城开业后,当地政府对进驻厂商实施了许多优惠政策,在经营方面也给予蔡祈敢大力支持。 

      10月20日,陶瓷城正式开业。淄博市委副书记岳长志表示,政府将充分培养和发挥中国陶瓷科技城大市场、大物流、大商贸、大基地的市场集散效应,形成强大的市场辐射力,将其打造成为亚洲一流的集营销、采购、出口、招商、物流于一体的陶瓷建材交易平台。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介绍,中国陶瓷科技城将成为中国最大的陶瓷产品展销中心。   
责任编辑:欧阳柯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了解更多请移步微信公众号
0条评论
相关推荐资讯
海报
中陶网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