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国陶瓷品

来源:劳动报 2006-04-24
阅读量:1823

  瓷器是一种紧缺资源,收藏爱好者的增多,尤其是以投资为目的的资金介入,使许多收藏家都有买不到东西的感叹。其实,我们无需把眼光只盯住清三代官窑,民国陶瓷就是很不错的领域。

  二十世纪的中国,不但经历了社会制度的更替,也经历了生产方式的变迁。清末民初时,日本和欧洲的制瓷技术和制瓷原料进入中国市场,使民国陶瓷面目一新,胎片规整,釉彩鲜丽。即使是一些日用器具,也能做得精致异常,足以把 玩。

  民国初西方的艺术形式对陶瓷产业有着巨大影响,这一时期的作品中会时有洋房、轮船、火车等内容出现,二三十年代的仕女图也改为民国常见的时装式样。同时,民国陶瓷中也有很大部分固守原来的传统。在景德镇有着许许多多以饰瓷为业的“红店”,几百年来沿袭师徒相授方式继承下来的绘画风格,在民国初仍可以看到。胭脂红开光浅绛彩碗,可以算是这类传统风格的代表作。

  胭脂红开光的方法在乾隆嘉庆时很流行,这种以微量金元素作呈色剂的红彩在康熙时由国外传入,红艳夺目,在碗的两侧有海棠形开光,绘以浅绛彩山水,用笔流畅,设色淡雅中见鲜丽,有一种文人画的意境和情趣,如中国画中的尺幅小品。历经几十年的沧桑,这件小碗还能光亮如新地保存至今,确实不易。

责任编辑:文东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了解更多请移步微信公众号
0条评论
相关推荐资讯
海报
中陶网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