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陶企倒20多家

来源:全球陶瓷网 2006-01-18
阅读量:2091
    业界传闻,并分析建陶业可能出现拐点

    年关将至,佛山某陶企刘老板手机经常处于秘书状态,要不就是没人接听,人也经常不回家,躲在酒店或者夜总会过夜。原来年关将至,许多债主讨债上门了,这让2005年企业效益不好、亏损不少的刘老板每天过得心惊肉跳。

    其实不仅刘老板在过去的一年亏损不少,很多佛山的陶企也处于亏损状态,有些企业甚至倒闭。据估计,在过去的2005年里,广东倒闭的佛山陶瓷企业在20家以上。

    这可以说是陶瓷产业的大事,业界分析认为建陶业出现了拐点,作为行业标杆之一的佛山此番动荡可能给晋江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

    能源问题是直接原因

    记者了解到,仅去年下半年,佛山石湾和南庄两镇至少有10多家陶瓷企业倒闭,全年统计起来,佛山去年倒闭的企业数量在20家以上。

    导致去年佛山陶瓷行业遇到如此困境的一个直接因素就是能源问题。多年来佛山陶瓷企业都要面临着这样几个问题:电力供应不足、电费上涨、柴油涨价、原材料涨价……

    这种制约作用在去年尤其突出。去年5月份珠三角地区电荒,陶瓷企业遭遇限电的困境,很多企业已经叫苦连天。而去年7月份的油价持续上升,无疑令佛山陶企业雪上加霜。佛山的陶瓷企业燃料大多以重油为主。今年年初,重油的价格为每吨2700元至2800元,而随着油价上涨,重油价格达到3600元左右,涨幅达到30%。仅此一项,佛山陶瓷的生产成本就上升近十个百分点。

    与泉州陶瓷业一样,佛山陶瓷行业也存在中小企业居多的现状。目前佛山共有580余家陶瓷企业,多数企业沿袭着“靠低廉的价格和低附加值产品占据市场”的路线。这些企业在研发能力、营销策略等方面并未存在什么优势,但是却时常挑起恶性的价格战,在成本上涨的重压下,这些企业备感压力,有些甚至倒闭。

    倒闭兴盛差别的启示

    与佛山陶瓷行业去年倒闭20余家情况不同,泉州市晋江陶瓷业在去年增加了25条生产线,这也是晋江陶瓷产业史罕见的情况。

    业界人士称,主要是因为泉州的陶瓷企业经营运作方式和佛山陶瓷企业截然不同。泉州陶瓷企业的发展是靠自身一步步积累起来,走的是“稳”路线,而佛山的陶瓷企业更多是采用资本运作方式。经历前几年的一次行业洗牌后,目前泉州生存下来的陶瓷企业都是一些生命力比较强的企业,债务比较少也不太愿意通过举债来扩大生产线。

    相反的,佛山陶企敢于负债经营,往往是将盖厂房的地用来抵押,通过贷款等融资获得盖厂房、买设备所需要的资金,从而迅速将企业规模扩张起来。该人士就评价说,泉州陶企的做法显得厚积薄发,虽说发展速度偏慢,能保证企业在较长的时间里抵抗住一些风险;而佛山陶企采用资本运作方式,容易做成规模,但是企业基础不是很雄厚,再有并不是所有的负债都是合理的,不良债务容易导致企业抵御风险能力不强。

    泉州陶企没有捞到好处?

    去年佛山陶企倒闭20余家,也引起泉州业内人士重视。但他们更多地以积极态度看待这情况。

    某企业李老板就说,其实佛山陶瓷行业去年遇到的情况和泉州几年前的一次行业大洗牌相似,破产、倒闭的都是一些微利甚至亏损的中小企业,倒闭只是长期恶性循环的结果。

    由于佛山也是我国四大陶瓷产区之一,其产区行业变动相应的也会影响到全国陶瓷行业。“倒闭”现象是否会导致全国陶瓷市场重新洗牌?泉州陶瓷行业从中能获什么好处?泉州一些陶企负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候表示,“倒闭”现象规模并没有大到能影响全国市场的重新瓜分,此外,泉州陶瓷行业多以外墙砖、艺术陶瓷、日用陶瓷等畅销全国,与佛山陶瓷并不冲突,因此说不上能乘机抢占多少市场。

    部分企业人士认为,佛山陶企的经历给泉州陶企起了警示的作用。晋江某陶企吴董事长就认为,现在陶瓷行业已经进入微利时代,竞争又激烈,这要求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稳健发展,保持合理的负债比例,而不是一味地举债扩张。
责任编辑:中国陶瓷网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了解更多请移步微信公众号
0条评论
相关推荐资讯
海报
中陶网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