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光武:为陶业营销把脉

来源:陶瓷信息 2005-12-15
阅读量:2120


临近年底,陶瓷企业在盘点今年业绩的同时,都在预测明年市场的发展趋势。佛山陶瓷业新一轮的扩张高潮、华东陶企扎兵广东、新品牌不断出炉、市场渠道迅速裂变等一系列变数,深刻影响着来年陶瓷业的格局和走势。为此,记者近日采访了 "中国建材营销第一人"、现任顺德美涂士涂料实业有限公司营销总经理汪光武,请他为陶瓷行业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把脉,通过他一番独具慧眼的真知灼见,希望对广大陶瓷企业来年市场的把握有所裨益。
无形比有形更有价值
记者(以下简称"记"):今年以来,佛山陶瓷企业几家欢喜几家愁,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许多企业开始了新一轮扩张高潮,您怎么看这种现象?
汪光武(以下简称"汪"):新一轮建设高潮是陶瓷业发展到一个阶段后的一种突围和调整。但是,如果单纯地要扩大生产规模,我认为没有必要自己去建新厂,如果这样的话,还不如收购一个来得更快,因为企业做惯了一次档次,重新去做另一个档次,你不一定能够做得到,消费者也不会在短期内接受,你的产品已形成了一个性价比。这里有个思维定势、有个经营理念,就像东鹏、马克波罗等,在市场上和消费者潜意识里已经形成了一种品牌认知和定位,如果你一下子去搞不同档次的其它产品,消费者是不会认同的。定位高端市场,就坚持不懈地做高端产品,否则市场就乱套了。
记者:陶瓷企业的设备到了一个阶段以后,就会制约产品的开发与生产,而一些新建的生产线产量大、工艺设计更合理,更适合高档产品的生产。如果一个5年前建的生产线,大部分厂家是不愿意收购和兼并的,因为它基本上不适应新产品的生产。
汪:虽然目前陶瓷行业设备更新速度非常的快,进入的门槛也越来越低,但这已不是企业竞争的关键所在。我认为陶瓷企业收购不能只看其有形资产,而要看无形资产。我们要的不是这个收购厂的设备和生产能力,而是要的这个厂的品牌在市场上的性价比和市场定位,包括它的网络、渠道、经销商、品牌影响力等无形的资产,这种资产比有形的更有价值,更有利于企业的扩张。
记者:中国人都有一种很强的当老板的意识,他是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如果他不是搞不下去了,是不会轻易让别人来收购和兼并的。
汪:这就是许多企业的可悲之处。你是丑女先嫁还是靓女先嫁,这两年陶瓷企业肯定要死一大批,这对一些品牌扩张企业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如果能在新一轮竞争来临之前,那些强势品牌和弱势品牌能够进行兼并重组,资源共享,形成合力,肯定比目前的单打独斗要强的多。
陶瓷品牌是要做减法
记者:除了建厂之外,还有一个现象就是新的品牌不断涌现,这么多的品牌,企业该如何进行市场推进呢?
汪:首先各个品牌要进行市场细分,根据不同的市场定位和产品组合,让消费者感觉到各自品牌之间的差异性,多品牌才有生存的空间。至于多品牌市场推进,就要讲一些策略了,否则自己的几个品牌会在市场上造成冲突,损害经销商的利益。譬如我们美涂士前段时间攻打武汉市场,就用两个品牌同时推进的方式,一个品牌在一级市场进行空中广告轰炸,造成强烈的进攻态势,使竞争对手出于防备之中,与此同时,另一个二线品牌却在分销市场悄然进入,采用传统的手段,小区、批发、分销、专卖全面进入,避开了与竞争对手的正面交锋,使二线品牌顺利进入了武汉市场,达到了预期的推进目的。这也就是《孙子兵法》当中的奇正之道,巧妙地利用障眼法,取得了声东击西的效果。
记:以您这么多年对建材市场的研究和把握,该如何看待陶瓷行业多品牌现象?
汪:现在,许多陶瓷企业单纯地认为,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多一个品牌就多一个渠道,所以大家都在做品牌的加法。品牌越多,越稀释了品牌的含金量,降低了知名度和影响力,使得单个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不断地下降。
做品牌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争夺消费者的心智,也就是在消费者在还没买房子之前、还没有来得及思考选择哪一个品牌之前就让其记住品牌,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他在装修时就会从自己所熟知的品牌单中去选择,而不是等到要装修房子了才到建材市场上选择品牌。做品牌就是让消费者在没去市场之前就知道你的品牌,这才是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陶瓷行业目前这么多的品牌,严格意义上讲,绝大部分都不是品牌,只是相互区分的牌子而已,这种状况不利于我国陶瓷业的发展。我想最终这么多品牌还是要大浪淘沙,九九归一,市场所能接受的品牌我想最多也就十几个,因此陶瓷业品牌是到了做减法的时候了。
营销水平有待提高
记:您做过陶瓷营销,目前又做涂料营销,请问这两个行业的整体营销水平哪一个更高一些呢?
汪:涂料行业的整体营销水平要比陶瓷行业高。但是,由于涂料行业贫富两极分化特别历害,家庭作坊式加工厂太多,因此这部分企业的营销水平要比陶瓷行业低得多。借鉴涂料行业的一些成功作法,我认为陶瓷行业的营销策略要改变一下,不能盲目地做同质化品牌的加法,而必须要有一个品牌足够的强,足够的大,注意细分市场。如果两个经销商买同样的产品,那他肯定要打架,而如果卖同样的品牌不同的产品,譬如一个卖广场和外墙,一个卖地砖和内墙,就会形成互补。事实上,工程这一块它与网络不是同步的,厂家不需要打太多的广告,产品包装也没有必要追求豪华个性,只要适应工程市场的特点就可以了,因此,提高陶瓷业的营销水平是当务之急。
记:如何做市场、做营销是广大陶瓷企业所关心的话题,您作为这方面的专家,认为该从哪方面做好市场营销呢?
汪:陶瓷产品销售一定要走立体化渠道,目前大多数还实行的是区域总代理制,我觉得管是一个区域总经销是远远不够的。要海、陆、空多管齐下,才能全范围抢占市场。譬如做工程,一定要用不同于传统代理制的方式。大家都知道,在中国做工程是蛇有蛇道,鼠有鼠道,大部分是靠关系。往往你做了我的总代理,却未必能够做得了工程。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灵活一点,网络实行总经销制,工程实行特约经销制,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客户资源。这种特约经销制,在一个地方可以有20个,谁有关系谁就做特约经销商,也就是充分利用这帮靠关系吃饭的人。
抢占消费者的心智
记:华东陶瓷市场一直是广东陶瓷企业虎视眈眈的一块肥肉,但是,华东企业众多品牌却牢牢占领着华东市场,您认为广东陶企该如何进军华东市场呢?
汪:消费者的心智问题并不是不能改变。厂家采取什么样的营销模式,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消费行为。广东陶瓷品牌进入华东市场,由于本土品牌先入为主,刚开始可能卖不动,但如果你拼命打广告,就会给消费者逐步留下印象,最终改变其心智。所以我认为广东陶企抢占华东市场唯一有效的手段还是传播,你再是本土的,你的知名度比我低,我再是外来的,我的知名度比你高,我问你到底选谁? 现在,华东地区陶企在抢占高端品牌市场的同时,也是做广告,进行大众传播,佛山品牌要想进入 ,只能集中优势,以强势的品牌,强大的宣传攻势,不惜一切代价,与华东品牌直面交锋,一决高低,才能立足上海,否则只能是小大小闹,成不了气候。
记:做品牌、打广告是很烧钱的,许多企业恐怕做不起,也舍不得做,该怎么办呢?
汪:佛山现在大一点的知名品牌,年销售额都在5、6个亿以上,个别超过了10个亿。如果这个销售额还称打不起广告,那这种营销手段就太保守了。而且现在绝大多数陶瓷企业是不会做广告,不知道钱怎么花,广告应该投放在那些媒体,在什么时间投放、是在公交车上还是在户外树一个路牌、还是在电视上或大众纸媒上,许多企业心中无数,只是简单地树几个路牌,在电视和纸媒上乱投一气,让人感觉到这个企业在做品牌,却忘了广告是做给谁看的。合理的投放渠道、频次、时间既可以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又可以节省大量的广告费用,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什么大家都抢在央视做广告,除了传播面广外,还可以给消费和经销商以强大的信心。就如同两支陆军正在地面打得难分胜负,这时如果有一方冲过来两架飞机轰炸对方的阵地,就会极大地打击对方的士气,给对方造成一种心理上的恐惧,乘此机会全线推进。央视做广告,就如同高空轰炸机,运用得好,就可以迅速孵化出我国陶瓷业的强势品牌,并且有先入为主、]抢占高端的优势。而目前陶瓷企业的广告比例远远低于那些大众消费品,过多的品牌分散了有限的资源,致使不少企业的广告款打了水漂,对品牌成长的作用微乎其微。
 
 

责任编辑:admin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了解更多请移步微信公众号
0条评论
相关推荐资讯
海报
中陶网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