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陶瓷:崛起的瓷都潮州排头兵

来源:陶城报 2006-07-14
阅读量:2639
      潮州市是中国的古瓷都之一,也是陶瓷文化的发祥地。陶瓷是潮州的传统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潮州市委、市政府坚持实施“工业立市”的发展战略,提出“建设好广东东大门,构建潮州发展新格局”的总体思路,加大工业产业结构高速力度,促进了陶瓷产业的快速发展,使陶瓷产业成为潮州支柱产业之首。上世纪90年代,潮州充分利用特有的陶瓷生产资源和技术优势发展卫生洁具来,通过多年来的努力,卫生洁具陶瓷生产发展迅猛,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卫生洁具生产基地。以枫溪区和潮安县古巷镇为主要代表的卫生洁具生产厂家,相应带动了周边的潮安县浮洋、凤塘、登塘等镇,占全国70%的产量,成为中国卫生陶瓷半壁江山。 
      
      2004年4月12日,潮州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正式授予“中国瓷都”荣誉称号。这对于潮州,是名副其实的。潮州的受誉,固然由于潮州陶瓷业的突飞猛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不乏深厚的历史积淀、文化底蕴,是毫无愧于所受的称号及荣誉的。潮州陶瓷的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浓烈的工艺特色及文化内涵,较早的对外联系与广泛的工艺交流,商品的大量出口和频繁的贸易往来,根深蒂固的民间工艺及浓厚的地方色彩,成为一种潮州陶瓷文化特色。与其他陶瓷产区的陶瓷相比较更具有独特性、区域性和包容性。有些工艺或许还是其他陶瓷产区所无可比拟的。当今潮州的陶瓷产业,无论是生产规模与销售数额、制造技术与创作艺术、历史渊源与文明程度,都可堪称独领风骚的。 
  
      我们知道,陶瓷的发明是人类劳动能力跨越性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人类进入新的文明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因而陶瓷是具有文明性的;陶瓷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伟大发明,随着我国古代文明的发展,衍生出来的文化在陶瓷上也有着不同的映射,而映射的结果也使陶瓷本身形成一种具有反映性的文化,因此陶瓷也具有文化性。而潮州,地处我国南海之滨,位于美丽富饶的韩江三角洲,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历史上是粤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历代郡、州、路、府治所在地。手工业发达,民间工艺长盛不衰,使这里的陶瓷生产更具有潮州文化的特质,与潮州话、潮州音乐、潮剧、潮绣、潮州木雕、潮州菜、潮州工夫茶相得益彰。潮州陶瓷这种具有文明性与文化性的历史底蕴,她的生产历史可追溯到史前时代,而从唐宋开始,潮州陶瓷业兴盛,工艺精良,瓷器精美。已是享誉海内外,成为我国陶瓷业一颗璀璨的明珠。 
    
      潮州市陶瓷卫生洁具生产已有30年的历史,原是作为陶瓷行业中的一大类别,经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渐发展壮大过程。目前,全市共有卫生洁具生产企业500多家,从业6万多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000多人,全市卫洁企业共拥有各式窑炉约5万立方米,年产5000多万件,总产值60多亿元,年出口创汇1亿多美元。与卫生洁具相配套的原料、色釉,模具、纸箱、配件等企业300多家。从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配套加工制造销售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潮州卫生洁具产品以连体坐便器系列和台盆系列为主,品种包括各种坐便器、妇洗器、蹲便器,拖布盆,小便器,台式洗面器以及浴缸,柜盆、蒸气房等配件系列,产品色调以乳白色,杏色为主,其它颜色相配套,并根据客户需要加以装饰,形成了既美观大方又价格适宜的卫生洁具系列产品,做到了“工艺陶瓷日用化,日用陶瓷工艺化。” 
    
      近年来,潮州卫浴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力度,充分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制作工艺,逐步淘汰了落后的生产设备,特别是窑炉方面的改造和更新。潮州每年拨放于技改资金约3.5亿元。目前,生产企业基本上全部采用管道注浆、微压巩固和组合浇注的先进技术,大多数企业采用电脑控温全自动烧成技术。与此同时,潮州充分发挥区域内省陶研所、省陶瓷学校以及各类科研机构、信息中心、网站等作用,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服务平台。至今,全市有省级企业科研机构3个,市级企业科研机构5个。(未完待续) 
邱镇沪  张锦华
责任编辑:白秀芬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了解更多请移步微信公众号
0条评论
相关推荐资讯
海报
中陶网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