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挪死,人挪活”的反命题

来源:《创新陶业》 2013-12-20
阅读量:2276

    春秋的轮回,总是匆匆,转身,2014年已叩声入门。

    业内的前辈们,一定对于年底销售老总以及市场部门的人员流动,见怪不怪了。记得去年的这个时候,年底的转岗潮流一度惊动了很多早已看惯世事变迁、你挪他换现象的前辈们,不少前辈奋笔疾书,爆料这一现象成为“历年之最”。

    今年虽然此现象依然出现,但并未如去年那般激烈具有代表性,但日前,笔者在微信朋友圈子里看到不少人转发了关于转换跑道的文章,文章观点多样,发人深思。笔者看了,也不禁联想到身边的现状,有感而发。

    对于换岗位,人们一直有这样一个说法:“树挪死,人挪活”,话意无须赘述,非常明了:人换个地方总是越换越好,树一旦挪个地方,那就是越挪越差了。但,真的是这样嘛?

    浮躁的社会环境,总是令人心生浮华,于是很多细小的触动,总令很多人内心开始翻江倒海,明明只是偶然的途遇瓶颈现象,比如知识和技能增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开始递增缓慢,这个过程是必须的,而且一定会发生的,无论你是在哪个行业的哪个位置。可惜心急的人始终都难以平和对待,于是,转换了跑道。是了,转换了新环境之后,确实比之前精进快许多,可问题也来了,发展到之前的阶段的时候,还能精进如此神速吗?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花掉时间来从头来过,发展到之前的位置然后进入与之前一样的缓慢发展阶段,这一消耗支出的时间和生命成本又从何而来?人之一生有几个三年五载?

    除了上述缘故转换跑道现象的本质外,还有一个实质是:嫌弃团队不够好,于是选择离开。好了,我们再来看,这个团队不够好,你又怎么知道你新去的团队就好呢?这种如人饮水的事情,你因何就能仅仅凭借简单的判断就能了解呢?团队不好,你有试着考虑过自己的原因吗?有认真的努力去做出行动来促使其改变吗?不记得谁说过这句话:很多的时候,我们要走向光明其实不必刻意逃避或者说驱逐黑暗,或许只应该将光明如太阳一样努力地放入黑暗里,黑暗自然就会消散。

    但是,笔者也想说明一点的是,也有很多年轻人,他们来了又走了,挥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他们的来来去去,更多的原因其实真如他们所说的一样:自己年轻,还未找准方向和定位,所以想尝试着试试,等找到合适自己的,自然会扎根土壤,成就梦想。

    笔者也曾经年轻过,也一度这样想着这样做着,但最终付出代价之后,笔者明白一件事情,理想应该有,但不能太虚无,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最终上帝定然会为你开启成功通往理想的大门。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我们总是在寻找中失去了激情也丢失了最初的梦想。等回头的时候,却发现浪费了太多的三年五载,与其如此浪费,不如真正一头扎进去,默默耕耘的结果,或许换来的是另一片海阔天空。因为,上帝总是将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不是么?

    但是,笔者这里所言的观点,不包含真正清晰自己的目标和定位,清楚自己的人生和定位的一群人。他们所作的每一次决策,都是在朝着理想更近一步,这类人思想坚定、内心强大,自动屏蔽所有的浮华和干扰,他们自知而知现状,在一个平台累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个平台又无进一步发展空间给他,选择离开自然是最正确的转换。

    说了这么多,笔者只是想说,年底了,行业的跳槽潮流又开始了,作为年轻的一拨人,譬如笔者,应当安静的固守自我的坚持,切勿被浮华蒙蔽,跟潮流做出后悔的事情。务必慎重的反思:我有什么,我想要什么,我能为企业提供什么。而目前的环境有什么,又能为我的发展提供什么,与我内心真正的需求释放匹配?

    作为后生小辈,此文仅仅是笔者的一点愚见,笔者目的只想引起与笔者一样的后生小辈或者应届毕业生们的思索;也同样希望对陶企管理者找出症结抛砖引玉,如有不妥,恭请行业海涵。

责任编辑: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了解更多请移步微信公众号
0条评论
相关推荐资讯
海报
中陶网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