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资讯









今年9月份,苹果打破了多年来iphone只有经典黑白两色的传统,推出了被广大网友戏称为“土豪金”的香槟金色产品。这一举动虽然或许有违乔布斯“至简”的设计追求,却迎合了当下的市场需求,甚至颇有些引领潮流的势头——之后不久,跑车、麻将甚至浴缸、马桶都打出了“土豪金”的旗号。这种过去似乎只与暴发、炫奢如影随形的色调,如今竟能在互联网文化的一番调侃之后,引领起一股风头正炽的消费热。
从某种意义上讲,“土豪金”的大热并非直接源自人们的炫富心理。对于自视为“新贵”的消费阶层来讲,金黄色调散发出太浓厚的暴发气息,不足以彰显其对自身品味、生活方式的认知。与此相比,消费者可能更倾向于通过高端奢侈品、具体而微的生活细节来达到其所谓的“低调奢华”。那么,土豪金何以能够迅速走热呢?
是互联网文化在推波助澜,这种勃然而兴的土豪金热,实际上也是对文化的消费。
在苹果推出该款产品之前,“土豪”一词已经在网络上走红,并背离了其原有的文化涵义。“土豪担心儿女受委屈买下幼儿园”、“和土豪做朋友”等一系列网络事件之后,从最初的调侃,到后来被广为接受,土豪已经有了一个全新的面貌。它源自互联网,并成为互联网文化的一部分。此时“土豪金”顺势而起,实际上正好迎合了一种受众广泛的文化狂欢,并被众多网民作为这场文化狂欢的参与者而欣然接受。
对文化的消费,事实上揭示了一套新的游戏规则:即传统制造业如何走出工厂,对当下的消费症候保持敏锐感知。积极响应文化,主动参与互动,不仅可以拉近与用户使用体验的需求,甚至能够营造消费群对其产品的“饥饿感”。以本文开头所举事件为例,土豪金未必真就是今年的“年度流行色”,仅仅是因为其迎合了当下的文化狂欢才得以大行其道。究其根本,其与前些年的“贾君鹏”、“芙蓉姐姐”、“凤姐”等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在之后的时间里,自然也会被其它互联网热点所取代。当然,在手机被做得越来越像快时尚产品的当下,一季的热度足矣。
互联网文化缺乏一种内省的严肃性与延续性,而只是制造热点与关注度。正是这样的一种品质,却与商业运作的某些规律不谋而合。对于制造工厂而言,一款迎合时下文化热潮的产品很容易收到热烈的回应,正如人们不了解莫言、门罗却无碍其购买诺奖获选作品一样;对于品牌运作者而言,一次恰逢其时的关注,一场广泛参与的围观讨论,也正是其迅速提高品牌知名度所需要的一切。
当然,互联网文化的狂热与盲目性,也恰恰需要运作者更多的敏锐与清醒。毕竟,广泛的曝光度只是品牌运作之路中极小的一步,在市场选择与坚持风格之间的抉择却会永远伴随品牌的成长——对于后者而言,市场的诱惑常能压倒一切,而互联网文化的推波助澜,则更易于生成妥协,而非鉴定的贯彻。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