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资讯










今年8月,江门市有四家陶瓷企业没有通过环保认证手续擅自生产,对周边环境造成了污染,当地环保局已提请法院关停了这四家陶企。事件被曝光之后,建陶企业的环保现象再次成为影响行业、企业发展的“大事件”,陶企如何正确直面环保显然已经刻不容缓。
“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一直是政府的一项重要政策,不是因为哪个地区出现了关停污染企业的事件,就认为这是政府发出的一个强烈信号,这是政府对环保要求的正常做法,也是政府应该去做的事情,嘉俊对此坚决支持。”嘉俊陶瓷董事长助理王常德先生认为节能环保是长期政策,企业应该坚决执行。
早在五月份和七月份,高安产区和河北地区就已有企业被曝出废水乱排、废渣无序堆放、未批先建等问题,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和环保局针对节能减排方面的问题多次召开会议,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此外,在建材工业“十二五”规划和建筑卫生陶瓷 “十二五”规划中,均对环保问题都提出了明确的目标。
与此同时,清远、肇庆、高安、淄博、泉州、法库等陶瓷产区均不约而同地在提及一个环保政策——煤改气,政府规定现有归属区域内的陶瓷企业,必须在限定时间内完成对生产线的煤、水煤气等升级为更环保的天然气。
“煤改气”政策给建陶企业带来了成本压力、行业洗牌等担忧,但是在嘉俊陶瓷董事长助理王常德看来,所谓“成本压力”、“洗牌论”都是伪命题,只要全国大小产区均能保持在政策上的一致性,这些所谓困难现象都不是问题,在同一政策下这些都会自然而然地消失,对企业来说不是压力,反而可以成为促进行业发展进步的动力。
可以说,环保已成为国家调控制造型企业的一个重点方向,陶瓷企业在认识到“节能减排”环保政策的明确性以及“煤改气”是行业升级发展的应然之选后,理性适应调控方案才是上上之策。
在环保上,建陶行业已有一些企业走在了前面,实践着环保型发展的清洁生产模式,这也包括一直坚持单一品牌发展战略的嘉俊陶瓷。中国陶瓷网了解到,嘉俊陶瓷在节能、环保等方面早就有较为全面、详细的规划,因此,特别邀约嘉俊陶瓷董事长助理王常德先生,谈谈嘉俊的环保理念以及嘉俊对“煤改气”等环保政策的看法!
嘉俊陶瓷董事长助理 王常德
“三高一低”是误解
陶瓷行业历来被外界视为“三高一低”的产业,王常德认为,这是由于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在环保方面做得不够好的缘故,这顶“歪帽子”无法戴到环保执行到位的陶企头上。
中国陶瓷网:外界对陶瓷行业贴上“三高一低”的标签,您是否认同这一观点?
王常德:所谓三高,是因为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在环保方面做得不够好,导致消费者对我业形成的一种误解,我们也知道谬论说了一万遍之后也有可能变成“真理”。相比于钢铁、水泥等产业,我们所带来的价值,在原料、燃料消耗上所产出的GDP,都要高于这些行业。
此外,由于行业中的企业处于不同发展阶段,造成区域、企业的发展程度不一,也是让外界的误解陶企是“三高行业”的原因所在。行业内的一些知名企业在人均创造的税收、土地的税收贡献率、能源资源的消耗率与创造的GDP之间的比值等方面,都是不能被认定为“三高一低”,只能说是有些的企业会出现三高的可能。如果陶瓷行业内的所有产品都像嘉俊“皇室御品”一样能卖出那么高的价位,所有的企业都像嘉俊一样把单一品牌的价值塑造得那么高,我想大家就不会对陶瓷行业有“三高一低”的误解了。
嘉俊陶瓷环保早有规划
在陶瓷行业中,对污染物的治理主要是对废水、废气、废渣的治理,许多有环保意识又有经济实力的企业在这三方面都实施了有效而完善的措施,嘉俊陶瓷即是一例。
中国陶瓷网:请您详细介绍一下嘉俊在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方面,具体有哪些工程、项目、措施?
王常德:我们从一开始设计工厂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对工业三废的治理,并做了大量设备上的投入和工艺上的改善。我们建立了一个10几万立方米的污水处理池,处理的水可以进行循环利用;我们的压机都采用了布袋储存器,把压机排出来的粉尘全部收集起来,粉尘也可以回收再利用;在喷雾塔上我们做了产硫塔的脱硫处理,还做了喷淋脱硫除尘等一系列的环保举措。江门市环保局对我们工厂的排放进行了在线监控,一切的检验结果都证明我们工厂在环保方面是做得非常优秀的。
中国陶瓷网:嘉俊对废渣的处理是怎样的?
王常德:废渣是最好的材料,我们对废渣也进行了循环利用。
中国陶瓷网:有企业感慨废渣循环利用再生产出来的瓷砖在市场上不如其它瓷砖受欢迎,嘉俊有没有遇到这类问题?
王常德:为什么不受欢迎呢?只要运用技术工艺让产品的品质得到保障,在销售环节和其它瓷砖是一样的,我们没有遇到这类问题。
“煤改气”方案应该一视同仁
为了缓解环保要求带来的压力,清远、肇庆、高安、淄博、泉州、法库等陶瓷产区的政府部门相继要求当地建陶企业限期完成天然气置换工程,其中,清远政府为了鼓励陶企加快执行“煤改气”,还出台了一系列不同程度的补贴政策。“煤改气”俨然已成为各地政府狠抓环保工作的重点方案之一。
中国陶瓷网:清远、肇庆、泉州、高安、淄博、法库等各大产区都接到了政府的“煤改气”方案,您如何看待“煤改气”方案?
王常德:支持。“煤改气”是政府对企业提出的要求,又符合环保理念,作为企业当然需要给予支持,但“煤改气”不是某个企业单独可以去做的,需要政府来进行统筹,就像供电需要政府的供电系统来统筹一样。从原来的“煤制气”到“煤改气”,政府需要好好的统筹规划。
中国陶瓷网:您怎么看待“煤改气”所带来的企业成本的增加?对于通过“煤制气”就已达到环保要求的企业,这会不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损害?
王常德:改造肯定需要有成本和投入,一项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必然要增加投资,但是这个投资成本企业应该是可以接受的,成本是相对的,如果全国所有的陶瓷企业都被政府限定在某个期限内完成“煤改气”的转换,那么大家的成本仍然还是一样的,只有当某个地区必须实施煤改气,某个地区又可以烧重油或者烧煤,才会出现不平衡,企业才会觉得有压力,毕竟成本提升了,你可以提高售价予以平衡。
至于会不会对通过“煤制气”就达到环保要求的企业造成损害,还是要说回成本,如果这个产区可以不做,而另一个产区必须做,那么在成本上就会有差距,如果所有产区都做,那么成本仍然是一样的,也就不会有损害的说法。
陶瓷行业缺乏系统的环保实施方案
在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规定了“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8%-10%、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总量提高20%”的宏伟目标。而在陶瓷行业直接归属的建筑卫生陶瓷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当中,到2015年的目标是:全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20%,生产过程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利用率达到70%。
中国陶瓷网:您认为陶瓷行业目前在环保方面遇到的最大难题是什么?
王常德:我认为最大的问题还是技术上的问题,据我了解,在陶瓷行业内,对于环保的要求虽然有一定的标准,但具体到环保建设方面,不管是国家还是行业协会,都没有推行一套完整的、系统的环保建设技术方案,在环保方面还没有设计出一个规范化方案来指导企业的施工,比如说在建厂的时候,工厂的设备规模要达到什么样的条件,还有污染源处理的工艺、技术、装备等都没有具体的实施要求。目前这个系统的方案的缺乏,造成了行业环保不统一的原因,政府、行业协会在引导上力度仍需加强。(文/中国陶瓷网记者 杨章程)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