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全力打造国家琉璃之乡

来源:淄博新闻网 2006-08-15
阅读量:1690
      本报记者 毕红梅特约记者 陈立诚通讯员魏其宁走进博山精工美术琉璃公司展厅,宛若走进了流光溢彩的玻璃世界。美轮美奂的花球,工艺精湛的鼻烟壶,造型各异的花瓶,匠心独运的琉璃雕刻,它们或晶莹剔透,或五彩斑斓,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琉璃,作为博山的支柱产业之一,早就以其色彩斑斓、造型独特、品类众多、工艺精湛,在国内外市场享有极高的盛誉和市场占有率。日前,记者在博山采访时感受到,博山琉璃产业正处在一个跨越式发展的临界点。博山琉璃业的发展起步于600多年前,主要分为美术琉璃工艺、琉璃器皿、日用玻璃、平板玻璃四大类。据考古专家鉴定,1982年发现的琉璃炉遗址证明,“博山至少在元、明两代就已经是我国玻璃生产重要产地之一,其规模之大、技术水平之高、延续时间之长是其他产地所不及的。”近年来,博山区依托传统产业技术、人才、经验等基础优势,快速发展起了以山东玻璃集团为代表的琉璃工艺品和玻璃器皿制造企业,成为这一传统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该公司生产的“金晶”牌系列产品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北美、欧洲、澳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此外,像精工琉璃、日川琉璃、黑玻集团、岳氏玻璃、业盛玻璃等一批骨干龙头企业的迅速崛起,也带动了该行业的快速发展。琉璃业的繁荣兴盛,使博山成为国内外琉璃制品的重要产地和集散地。目前,博山拥有各类琉璃生产企业108家,玻璃制作工作室350个,配套企业125家;拥有陶瓷琉璃大观园、艺缘阁、一品堂等大型琉璃经营场所20多处,经营业户达1000余家,全区从业人员2.7万人,其中全国工艺美术大师4人,省工艺美术大师18人,各类技术人员2900余人,民间艺人2000余人。随着琉璃业的发展,区内配套企业显著增加,产品涉及原料加工、花纸印刷、包装、纸箱等各类产品,琉璃业已形成明显的集群经济特色,产业带动作用日益明显。2005年,全行业总资产达到45亿元,实现总产值41亿元。为进一步将琉璃产业做大做强,博山区委、区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为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博山区玻璃制品商会”和“博山区玻璃商会”的成立,强化了琉璃业的行业管理,促进了琉璃业的全面发展。目前,博山区正抓紧实施“新建一处琉璃工业园、扩建博山琉璃博物馆、新建一处国际商贸城、新建琉璃一条街、新建一个高层次研发中心、新建中国琉璃名城网站、拍摄一部反映博山琉璃业发展的电视剧”的“七个一”工程。这些工程的建设完工,将助推博山琉璃产业跨上新台阶。 
责任编辑:白秀芬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了解更多请移步微信公众号
0条评论
相关推荐资讯
海报
中陶网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