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资讯









近日,欧盟制定新提案,拟提高与食物接触的陶瓷制品的准入门槛。该提案制定了食品接触的陶瓷制品中铅和镉迁出量的新限值,不符合限量值的产品将被欧盟拒之门外。
新措施将纳入与食品接触的材料和物品的法规Regulation (EC) No. 1935/2004第(5)条款下,广大企业应重点关注两方面变化:一是监管范围进一步扩大,涉及产品包括上釉、搪瓷或经过装饰的食品接触性陶瓷材料及物品。二是铅和镉的迁出限量值更严苛,针对三类产品重新进行了分类划分和限量规定,分别指:不可填充的容器或浅口容器、烹饪器皿和包装储存容器容量大于3L的陶瓷制品、可填充的容器。此次迁移限量修订幅度非常大,调整值从以前的限量缩小50倍至400倍不等,其中不可填充的容器铅含量最严格,从0.8mg/dm2降为0.002mg/dm2,镉含量0.07mg/dm2降为0.001mg/dm2。
我国是食品接触材料大国,近年来正努力向世界工业陶瓷的出口强国迈进,陶瓷器皿、餐具、厨房小家电成为新的出口增长点,欧盟市场占有重要的出口份额。与此同时,欧盟食品接触材料的要求日趋严格,芳香胺、甲醛、双酚A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限量不断升级,我国产品也成为欧盟的重点通报对象,据欧盟食品及饲料类快速预警系统(RASFF)统计,今年1-6月,我国就有超过60批次的食品接触材料被通报。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宁波地区共检验出口食品接触材料1.68万批次,金额达2.6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3.07%和29.52%,其中陶瓷制品出口额约212.25万美元。
检验检疫专家指出,尽管陶瓷制品步入蓬勃发展的出口高峰期,但竞争也进入白热化阶段,出口产品普遍存在档次不高,附加值较低等共性问题。面对陶瓷出口产品同质化严重的困境,企业应积极扭转出口经营思路,从盲目追求出口数量向提升产品研发品质和打造优质品牌转变。
与此同时,面对国外不断严苛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做好如下工作:一方面是与进口商做好沟通协调工作,及时收集了解相关卫生标准和重金属等元素的限量指标,严格按输入国的技术法规和标准组织生产;另一方面是做好原辅料供应链环节的监控,加强合格供应商管理,高度重视法规中对可迁移限量的从严限制要求,加强与食物接触的陶瓷制品的安全风险评估和第三方检测工作。此外,国内相关部门应积极跟进食品接触材料法规的制修订工作,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鸿沟”。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