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出土龙首唐三彩执壶

来源:中国艺术品 2006-08-23
阅读量:2699

      唐三彩执壶形态饱满,线条流畅 

  早前,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三门峡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建筑工地进行考古发掘时,在一唐墓的墓室南部出土了一件唐三彩执壶。 

  该执壶外形为龙首,嘴部和两角呈三角形内敛流状,束腰式细长颈起弦纹两道,鼓腹高圈足,圈足下部外撇,手柄连接头和腹上部。腹上部和中部均贴有宝相花纹,上部饰四组对称宝相花纹,中部饰有四大四小八个大小相间宝相花纹。通高四十点五厘米,腹径十七厘米,底径十三点五厘米。以绿釉为主,夹杂黄彩和红彩,器体匀称,饱满圆润,线条流畅,端庄大方。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釉陶器,用白色的黏土作胎,用含铜、铁、锰等元素的矿物作釉料著色剂,在釉里加入很多铅作助熔剂,经过摄氏八百度低温烧制而成,釉色有绿(铜)、赭(铁)、蓝(钴)三色,故称「唐三彩」;几种釉色互相渗化,又产生许多新色,再加上年代久远,有些颜色变化,所以现在呈现出来的颜色不只三种,而是绚烂多彩、富丽堂皇,有深绿、浅绿、蓝、黄、白、褐等多种色彩。人们称之为三彩,实际上是一种多彩陶器,由于其使用的是含毒的铅釉,因而,三彩器主要用作随葬明器和俑,而不是日常生活用具,其表现的建筑、家具、日用品、牲畜、人物等,式样繁多,可再现唐代社会生活风貌,被誉为唐代社会的“百科全书”。 

  唐三彩大量出土是在武则天至唐玄宗开元天宝(六至七世纪)时期的墓葬中。但普通老百姓是不能用三彩器随葬的,只有大、中型墓葬才用三彩明器随葬。 

  三门峡出土的这件唐三彩,从该墓出土的墓志铭文上有“大周”得知,墓主死于武则天称帝时期,这一点上也得到了证明。该器物在三门峡尚属首次发现,因此对研究豫西地区盛唐时期的墓葬形制、随葬风俗等都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信息来源:香港大公报 记者高毅、通讯员许海星) 
  
  
  
  
责任编辑:白秀芬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了解更多请移步微信公众号
0条评论
相关推荐资讯
海报
中陶网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