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难关考问唐山陶瓷未来

来源:河北日报 2006-09-28
阅读量:2063
       9月20日,规模盛大的第九届唐山中国陶瓷博览会圆满结束,这让人们再次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这里。2005年,唐山市生产卫生陶瓷1485万件,日用陶瓷2.84亿件。其中卫生陶瓷占全省的76%,占全国的7.4%;日用陶瓷占全省的70%,占全国的14%。该市的陶瓷产品销往8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创汇连续多年居全国同行业第一。  

       这样一组数据,足以证明唐山作为我国北方瓷都名副其实。  

      但在繁荣的景象下,唐山陶瓷也难掩隐忧:我国单件陶瓷产品平均换汇多年徘徊在0.20—0.25美元之间,唐山陶瓷出口也连续多年维持微利。唐山陶瓷产品出口世界各地,但多数是打着别人的品牌,丰厚的利润要被别人拿走。作为我国骨质瓷主要产地,唐山陶瓷更是屡屡受到含铅量超标的困扰。  

      唐山,作为我省乃至全国的陶瓷工业重镇,发展壮大将面临怎样的关口?  

      铅镉溶出量超标——生死存亡问题含糊不得  

      就在不久前,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检测,唐山市某明星企业的骨质瓷产品,铅溶出量超标达40%。一石激起千层浪,对唐山市陶瓷产业来讲,铅镉溶出量再度成为一个沉甸甸的话题。  

      9月17日,第九届唐山中国陶瓷博览会期间,我省首届陶瓷文化研讨会在唐山宾馆举行。来自全国的陶瓷行业专家,唐山的骨干企业聚集一堂,当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理事长刘垚提到,陶瓷产品铅镉溶出量应当引起充分关注时,与会的陶瓷企业巨头分明感到心头一沉。  

     刘垚介绍,去年欧盟对《关于与食品接触的瓷器制品的性能标准与合格声明》进行修订,其中铅溶出限量由4mg/L修订为0.2mg/L,提高了整整20倍,镉溶出限量由0.3mg/L修订为0.2mg/L,因此铅镉溶出量已成为日用骨质瓷生产的一个关键问题。  

     由于欧盟和北美是唐山陶瓷出口的最大市场,20倍,对唐山市的很多陶瓷生产企业来讲,意味着失去了一张世界通行证。该市有200余家陶瓷生产企业,其中绝大部分以骨质瓷为高档产品。自诞生以来,骨质瓷一直采用含铅熔块作为釉料,以提高表面光泽度和滋润度。在生产工艺上,只有寥寥无几的骨干企业能够用无铅熔块代替含铅熔块,但在国外已经广泛应用的无铅低温颜料尚未形成生产能力,导致含铅量不达标,这已经成为唐山市陶瓷产业发展的短腿。  

     “含铅量不达标,在国际市场上就要被一票否决”,唐山市工业促进局产业政策处处长于宗河在谈到唐山陶瓷的未来,不无忧虑。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不仅出口要求检测铅镉溶量,而且国内产品也加强了检测。在这种背景下,以骨质瓷为主要产品的唐山陶瓷将面临严峻的考验。  

    “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加快研发和推广无铅替代材料。”作为亚洲最大的骨质瓷生产企业,唐山隆达骨质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志全感到他们是在与时间赛跑。2005年3月份,该公司通过“输美日用陶瓷生产厂认证”,这是目前对环保条件要求最为严格的认证。尽管如此,但研发无铅低温颜料,稳定控制住产品的含铅量,依然让张志全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  

     和隆达相比,唐山市的百余家中小骨质瓷生产企业则要集体闯“鬼门关”。造成这种局面,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会长杨自鹏阐释了其中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工艺水平上的差距。而能否闯过这一关,对以骨质瓷为主要产品的唐山陶瓷产业来讲,将是一个生死存亡的问题。 
  
    设计大师稀缺——北方瓷都底气不足  

    研讨会上,有关专家讲起了这样一件事:  

    两年前,北京奥组委曾征集奥运旅游纪念品瓷器,唐山市有关部门获悉后,鼓励该市陶瓷生产企业应选,但该市200余家陶瓷生产企业竟然没拿出一个样品,遗憾地失去了分享奥运经济的机会。  

    唐山市工业促进局产业政策处处长于宗河谈及此事,仍然感到非常遗憾:“对唐山来讲,这是一种耻辱。”他回忆说,当时得到奥组委的信息后,曾广泛和陶瓷生产企业联系、接洽,由于奥运纪念瓷对产品规格、尺寸有严格要求,并且要求造型优美,所以唐山市最终一个候选作品也没拿出来,失去了竞争资格。  

    “归根结底是设计能力上的差距,这件事将唐山缺乏大师的缺陷暴露无遗。”于宗河介绍说,目前唐山只有两个国家级陶艺大师,这和该市“北方瓷都”的地位很不相称。同为陶瓷生产大市的中国瓷都景德镇,目前拥有中国陶瓷艺术大师12个,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8个,设计创作能力强,使景德镇瓷器市场竞争能力强、产品价格高。  

    对陶瓷产品来讲,出色的设计意味着高额的附加值。国内陶瓷与国际先进陶瓷的最大差别就在于开发设计。材质相同,技艺相当的两个陶瓷浴缸,进口名牌卖到上万元,而国产仅卖千元,前者顾客趋之若鹜,后者则少有人问津。究其原因就是设计的差别,如今已经不能仅以原材料和制作工艺来衡量陶瓷产品价值,陶瓷业已经进入设计主导时代。  

    对此,有专家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唐山与景德镇合作基础不错,双方联起手来,将会迎来一个双赢的结果。  

    唐山的陶瓷产业有自己的优势,通过实施名牌战略,该市一批陶瓷企业茁壮成长,像“隆达”、“惠达”、“红玫瑰”、“海格雷”等企业,已经成为国内陶瓷行业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目前,该市拥有超过千人的陶瓷企业有十几家,唐山,并不缺乏大型陶瓷企业和成熟的企业家。  

    相比较而言,景德镇就缺乏大型企业。于宗河曾到景德镇考察,当地的陶协秘书长说,全市有2000来家陶瓷企业,但超过千人的企业不过一、两家,其余全是家庭作坊式的企业。多数企业连超过5000件的活都不敢接,生产能力比唐山相去甚远。  

    一个是企业家多而大师少,另一个是大师多而企业家少,双方携起手来,正好弥补各自的差距。  
  
      当然,这只是一个设想,但唐山市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和一些大型企业已经意识到,如果忽视了设计能力的培养,这将成为唐山陶瓷产业发展的“短腿”。近几年,唐山市有50多家陶瓷企业建立了研发中心。其中,唐陶股份和惠达集团成立了国家级的技术中心,唐陶股份还建立了国内同行第一个博士后工作站。该市的陶瓷产品曾被“APEC”会议,香港、澳门礼宾府和中南海选为用瓷。 
  
     自有品牌匮乏——为他人做嫁衣何日改观  

      在本届陶博会上,隆达等企业将展台装饰得美轮美奂,吸引了人们的目光。有人透露,为了在陶博会中脱颖而出,一些大企业不惜斥重金从北京聘请专业公司操刀设计。人们更惊喜地发现了一个新生事物———陶模,一位妙龄少女,手捧洁白细腻的陶瓷艺术品,在灯光的照射下,楚楚动人,与作品相映成辉。  

    北方瓷都的品牌意识值得称道,但与此同时,唐山陶瓷出口时大量贴牌销售。于宗河介绍,唐山陶瓷产品就是穿着别人的衣服,走到了世界各地。甚至唐山市骨干企业的陶瓷产品,也在贴牌销售。  

    贴牌销售,在初闯国际市场时不失为一种开发市场的有效方式,但长期贴牌销售,意味着大量利润拱手让人。甩开中间商,实现产销见面,参与国际竞争,才能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和发展前景。参与陶博会的一位专家介绍说,在国际市场上,一个没有自己品牌的产品只能在利润金字塔的末端挣扎。唐山陶瓷如果老靠贴牌过日子,将逐渐丧失自己的发展空间。  

    事实上,唐山陶瓷已经具备了打出自己品牌的实力。该市生产的“红玫瑰”牌骨瓷,经过专家鉴定,6项主要理化指标中有3项达到、3项超过英国皇家御用的知名品牌道尔顿和瓦赛斯骨瓷标准,完全具备了叫响世界的能力。  

    省玻陶协会会长祁春学认为,唐山陶瓷摆脱贴牌生产困境,首先就要具备打开国际市场的实力和勇气,积累开拓国际市场的经验,在这些方面,唐山陶瓷企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当然,除此之外,还要打破小富即安的意识。  

    对于钢铁城市唐山来讲,把陶瓷产业做强做大,还有特殊的意义,它对全市的GDP贡献并不一定很大,但由于该产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对缓解就业压力,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接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作用很大,从这个角度讲,当地应该出台一些具体政策,扶持陶瓷产业发展。 
责任编辑:白秀芬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了解更多请移步微信公众号
0条评论
相关推荐资讯
海报
中陶网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