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衫:通过黑滑石打造陶瓷文化创意之都

来源:华语广播网 2013-04-04
阅读量:2098

   江西上饶广丰县是亚洲最大的黑滑石矿产资源基地,20世纪90年代即探明储量超过10亿吨,其硅和镁的含量分别达到66%、30%,煅烧后白度超过88%,化学成分稳定,是替代高岭土制造高档各类瓷器的上乘母料。用广丰黑滑石烧制的高白瓷和骨质瓷,又称滑石瓷或镁质瓷,生产的厚胎瓷和薄胎瓷,各项指标均优于骨质瓷,符合国际标准。广丰黑滑石不但在价格上仅为高岭土的40%,从而推大大降低各类高档瓷器的生产成本,还因其良好的绝缘、耐热、吸附、润滑等性能,可部分替代白滑石应用于航天材料、油漆、塑料、电缆、白版纸、医药、纺织等工业领域,开发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然而目前我国矿产资源消耗远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广丰黑滑石具有不可再生性,对其实施开发的必由之路只有一条,那就是迅速进行产业升级,拉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唯有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好的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中国陶瓷文化源远流长,从制瓷技艺发明之初至1840年鸦片战争前两千年的漫长历史时期,中国一直是世界陶瓷技艺发展进程的领跑者。我国先民一次次继承传统、创新技艺,不断丰富着中国古代陶瓷的文化内涵。真正意义上的瓷器是东汉时期创烧的青瓷,到魏晋时期越窑青瓷最为有名,唐代邢窑白瓷的烧制成功,在制瓷材料和工艺上是一次历史性跨越,即减少原料中铁元素的含量,形成“南青北白”的陶瓷生产格局。宋代呈现出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并立的繁荣局面。元代景德镇设立浮梁瓷局,发明了将高岭土掺入瓷石的“二元配方”,由此提高了原料中铝的含量,这是瓷胎坚密的元青花瓷得以烧成的必要条件。明代建立了官窑制度,生产出大量符合皇家审美需求的优质瓷器,明中期以后民窑生产达到顶峰,它们接受海外订单,生产出大量符合欧美和东亚国家审美和生活习惯的产品,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纽带。到清代中期,制瓷技艺发展到空前成熟的阶段,所制瓷器集历代优秀成果之大成,除青花瓷以外,粉彩、珐琅彩、单色釉等各类品种丰富多彩。中国古代瓷器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汲取艺术灵感的重要源泉之一,欧亚各国仿烧中国瓷器的热浪曾席卷全球,在世界范围内掀起旷日持久的最炫中国风。中国陶瓷文化的影响遍及亚洲的日本、朝鲜、越南、泰国、波斯、土耳其、叙利亚等国,波及欧洲后又传播到美洲的墨西哥。中国明末清初政权交替之际,日本和波斯趁机占领了欧洲瓷器市场,波斯青花瓷和卡曼碟还被荷兰人返销到东南亚的锡兰、巴达维亚、孟加拉等传统中国瓷器市场,部分地改变了中国瓷器独领世界市场的局面。清嘉道以后,中国社会积弊日深,而此时欧洲人已研制出硬质瓷器,致使中国瓷器出口额锐减。鸦片战争以后,欧洲各国、日本、美国出产的机制瓷器反向倾销中国,严重冲击了中国本土的瓷器市场,国内各窑场迅速衰落,我国垄断世界瓷器市场的时代才被终结。

  综上所述,从中国乃至世界陶瓷史的发展历程来看,每次创新都与制瓷原料的改进,以及从传统制瓷技艺中汲取元素,进行全新创意设计有关。每种制瓷原料的发现与利用,都与新工艺密切相连。一项优秀的陶瓷创意产品,必然具备深厚的文化内涵,这是不断延伸产品生命周期、持续创意的原动力。中国古代陶瓷文化底蕴深厚,它是当代陶瓷设计理念中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古陶瓷文化元素与当代陶瓷设计理念结合,有助于提升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和艺术品位。实施这种创意设计须找到与古代陶瓷文化元素相融合的契入点。一要取其“形”,就是以现代审美观对传统陶瓷文化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赋予其时代特色。二要延其“意”,就是将传统陶瓷文化元素蕴含的吉祥寓意汇入现代设计中,增加产品的文化诠释,少一分商业气息,多一分文化亲和力。另外必须明确的是,当代陶瓷产品创意的服务对象是当代消费者,所以不能只对古陶瓷文化元素进行简单提取、应用及形态上的模仿,要想提高产品的经济附加值,还须突破传统审美程式化的思维界限,生产符合当代消费者审美需求和生活习惯的产品。

  从目前我国以黑滑石为母料生产的日用瓷、工艺瓷等产品的发展水平来看,缺乏系统性、整体性、民族性、独特性的创意理念,器型、纹饰互相模仿,产品雷同现象十分普遍,因而出现消费市场上产品积压、恶性降价竞争,影响生产企业活力,最终导致黑滑石资源的浪费。提高以黑滑石为母料的陶瓷产品的创意设计水平,发挥陶瓷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符号的优势,将广丰打造成与毗邻瓷都景德镇交相辉映的陶瓷文化创意之都,突出广丰在当代中国陶瓷工业中的地位,是广丰黑滑石开发和应用领域的当务之急。

责任编辑: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了解更多请移步微信公众号
0条评论
相关推荐资讯
海报
中陶网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