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资讯










2012年经济数据近日陆续公布,账面上依然光鲜,并没有料想中的那么惨淡。就在普遍认为2012年一定糟糕透了的时候,宏观数据再一次挽救了大家的信心,还开启了我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想象。
相对光伏等严重产能过剩的产业,众多陶瓷企业日子过得还算滋润。近期我在走访企业、参加年会,听到企业对于2013年的发展预期普遍表示乐观和看好。虽然乐观比较符合宣传工作的精神,也总是符合新年新气象的心理需求,但是普遍的乐观,是否背后也预示着某种隐忧呢?
第一,市场是否真的值得我们乐观?“新型城镇化”是最近热炒的关键词,也是建材市场最大的利好因素。一个正在释放的利好空间缓缓开启,而且中西部地区、三四线市场的增长明显快于沿海地区、一二线城市的增长。2013年陶瓷行业需求有望好转,大概率上至少不会比去年更差。但是有几个层面值得注意,一是新型城镇化的市场是一个缓慢释放的过程,需要十到二十年的充分发展;二是政策性的刺激对市场会不会起到负面效应;三是我们的消费力是否有较大的提升。
第二,就算翻春之后,市场春暖花开,这么多人看好的市场,还有多大的机遇和前途?如果大家都把市场看懂了,只能说明市场已经没有价值。事实上目前三四线市场,已经有了白热化竞争的态势。在产能过剩、库存高企的目前,新型城镇化的热潮对陶瓷行业的外在驱动,会不会刺激大家瓜分市场蛋糕的热情,反倒把市场蛋糕越做越小?
第三,乐观之后不知是否为转化为非理性行为的扩张冲动?2012年行业扩张的步伐明显减缓,如果在2013年春节之后,建材市场逐步复苏,加上对2013年的乐观预估,那么企业会不会年中加大马力生产,导致2013年末整个行业更为严重的库存呢?另外,企业给销售部下达的指标,是不是又要高一点,销售人员将在普遍乐观的背景下迎来苦逼的一年?
所以我觉得,我们乐观地期望前途风和日丽,但普遍的乐观则可能预示着一场风暴。特别是在“去产能化”与“与库存化”趋势不变的情况下,市场的好转需要我们审慎应对。我觉得,在目前稳态经济的发展状态下,经济发展将面临更多风险,产业环境的变化将更为迅速。“测不准”的经济,“测不准”的前景,行业将告别清晰可循的发展路径,从而进入迷障重重的新时期。整个产业,将越来越分化,越来越多元,不同企业的销售增减,不同区域的发展规律,将是完全不一样的状态。由清晰走向混沌,由增长走向稳态,若没有一双慧眼,决计不能把陶瓷产业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1月17日,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在日内瓦发布的《2013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称,欧元区经济、美国财政问题以及主要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放缓等仍是全球经济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全球经济复苏前景不容乐观。报告称,世界经济处于另一次大衰退的边缘。比较起全球范围内的谨慎态度,我们的普遍乐观,只怕更多是源自政治因素。因为,政治影响了我们的思维,也影响了我们的情绪。
但是我认为,政治的要归政治,经济的要归经济。丁是丁,卯是卯。政治虽然与经济处于绑定状态,但仍然有着各自不同的运行系统。新政对经济的刺激作用是有限的,若是巨大的,反倒是很不正常。建材行业由高增长转向缓增长,是由行业发展内在逻辑力量决定的,绝非简单的宏观政策能够支配与调控。过度的政策调控,只会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建材行业造成更为严重的震荡。
总得来说,我们需要乐观,也需要审慎,需要信心,也需要眼光。与其用政治思维去思考经济问题,不如经济思维去思考政治问题,但是到最后你会发现,无论政治还是经济,其实都是一个关于现实主义的哲学问题。(文/杜均)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