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资讯










从2008年开始出现的“洗牌”、“寒冬”,至今仍然不绝于耳,但是并没有得到直接的认证。运营得好的企业,越来越稳健,而一大批新兴的企业,也都有着不错的发展势头,行业整体还是在朝着进步的方向走。
这几年的发展可谓跌宕起伏。08年外围的经济危机,让人很是捏了一把汗,认为2009年将很难过,谁知2009年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前景,许多企业都风风火火。因为这种势头,不少企业就大干快上,期间上了不少的生产线,一时风光无限。进入2010年,上升的势头已经减弱,部分大干快上的企业才感受到了来自市场的压力。生产线不停地转动,但市场容量却没有达到预期的增长,库存积压严重,还贷压力倍增,一时间让企业一筹莫展。就在期望2011年能给行业带来更好的前景时,房地产业却好不给力,因为国家出台了各项政策,限购限贷让房地产极度萎缩,在2009年和2010年还能靠着此前售出的房子装修带来的市场,如今市场已经严重缩水,陶瓷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而被称为“末日年”的2012,更是让企业的销售一跌再跌,如同A股市场,似乎末日真的就要到来。2012已经过去,我们能盼来美好的2013吗?这种期盼并没有太多的理由和数据可以支撑。相关部门在前段时间出面表态,已经明确地说明了2013年房地产限购政策依然持续,并且有可能要增加房产税的增收试点。这么一来,买房养老型的投资也好,职业炒房团也罢,都不敢轻易出手购房。房地产不景气,与之唇齿相依的建陶业又能好到哪里去?那么,在未来的市场中,我认为抱团发展是一条不错的道路。这就涉及到一个词:并购。
说起并购,这些年来一直都有存在。说大了去,集团内部的品牌整合,也可以算得上;狭义上说,一般在财务关系和股东关系上都没有联系的两个企业或品牌,存在收购与被收购的关系。本文就个人的一些见解,与各位分享。
并购的趋势。并购,我们常见的是跨国公司,或者一些大集团大企业之间因为互补而互相联合,也有出于抢占市场的需要,吞并竞争对手,扩大自己的地盘,把握市场主动权。不管哪种形式,并购都会越来越多,这不仅是行业整合的需要,同时也会促进行业的发展。对于建陶业,并购早已有了许多案例,但是大凡属于一些大型建陶企业或品牌,收购别的品牌和企业,更多是收购生产线。这样的并购,只是为了增加自己的产能,而忽略了品牌自身的建设。值得关注的是,这样的并购只会越来越多,就在前不久,一些企业已经完成了并购事宜。其中一起是两个品牌整合为一个品牌,原有股东已经退出;另外一起是由一企业对另一品牌进行收购,法人关系也已经变更。这些企业在这个堪称“寒冬”的时刻进行并购,目的也非常明确,就是利用各自的优势抱团度过这个冬天。
并购的好处。在跨国企业间,并购失败的例子也很多,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不断地进行并购,因为并购能给企业带来很多好处,足以抵消被并购的企业所能创造的价值。在笔者看来,并购并非简单意义上的合并,更不是产能的合并,而是为了吞掉最直接的对手。这样的例子,在IT行业比比皆是,比如百度不惜重金将“hao123.com”收入囊中,而事实证明这是一个非常划算的买卖,今天有众多的网址导航,但占据最大份额的仍是“hao123.com”,通过这个平台,百度可以将众多产品融入其中,起到引流的绝佳效果。这种将竞争对手为我所用的做法,也是效益最为突出的模式。此外,外资品牌大举进军中国,必然收购同类中的优秀品牌,并将之雪藏起来,这种模式直接导致了国产品牌的没落,直至消失。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中华牙膏”突然间就沦为了边缘产品,因为被收购后,所属企业已经将重心完全倾斜到其自有品牌,一个被收购的,就只能靠边站了,长期以往,品牌也就不复存在了。而这些实施收购行为的企业,市场份额则不断扩大,达到了占有市场主导的目的。
并购的方式。说到并购的方式,基本上是围绕在产业链条上的,很少跨行业进行收购,专业进行投资的公司例外。许多投资公司逐利,会不断收购不同行业的品牌或企业,待寻找到合适机会和价格时,又毫不犹豫地卖掉。那么在陶瓷行业中,上下链条也非常长,因此在未来的并购中,建陶行业的并购,将会越来越丰富。我们可以想象,在建陶行业的上下游间,可以是同级的品牌和企业间并购,也可以是生产企业与色釉料企业并购,还可以追溯到最上游的矿山并购,或者是并购产品设计公司(前提是这些设计公司很有特色,发展潜力大)。对于建陶企业而言,并购方式可以有很多很多,但哪些方式、哪种并购才能为己所用,都是需要慎重考虑的。可以是技术上的融合,也可以是营销团队的重组,还可以是生产能力的整合,所有的一切,只为了让并购双方获得更好的发展。
对于跟随着房地产一起成长的建陶行业,面对市场的变化,并购自然是越来越多,这是顺应市场发展的需求,也是在当前“寒冬”中不错的选择,让优势互补,让企业抗打击力更强,在行业春天到来之前,就已准备充分,必然在未来市场分得更多羹。(文/白深荣)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