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陶瓷:向南走?向东走?
9月10日,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和陶城报社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陶业竞争力年会”在广东佛山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行内品牌老总、经销商、设计师、家装公司负责人、行业内服务机构负责人及传媒界资深人士200多人与会。此次年会,主题突出、观点多多,会议围绕我国陶瓷行业在新形势下所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加强行业竞争力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陶瓷行业链”各环节的代表根据自身的特点发表了各自的看法,现场气氛颇为热烈。会上,不仅对整个中国陶业的竞争力进行了探讨,还对各主要陶瓷产区的发展进行了讨论,其中对佛山陶瓷如何开拓市场——是全力以赴开拓国外市场(向南走),还是集中精力拓展华东市场(向东走)的问题,多位与会发言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陶业界知名人士兰天女士认为,中国陶瓷与意大利陶瓷的差距在50年以上。她说,中国陶瓷(以佛山陶瓷为代表)虽然产量大、出口量也不小,但中国陶瓷产品合格的却不多,出口也只局限于东南亚国家、印度、中东、非洲(大都位于中国以南)等一些低端市场,而真正出口到欧美等高端市场的却不多。她认为,中国陶瓷出口的利润空间很小,卖的似乎不是产品而是原料,中国陶瓷不如扎扎实实练好内功,加强企业的设计能力,提高产品的质量,然后再进军国际市场。
而佛山市金意陶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何乾则认为,佛山陶瓷应该倾尽全力去挤压国际市场(向南走)。他说,就2005年中国陶业的形势来看,与佛山相比,四川夹江、山东淄博、福建泉州陶瓷业发展良好,山东淄博在内墙砖方面、福建泉州在外墙砖方面表现较好,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佛山以外的陶瓷产区占到能源的优势,在国内市场上挤压了佛山陶瓷的市场,那么佛山陶瓷的出路只有向外,去挤压国际市场。
来自上海的吉尼期陶瓷有限公司老总杨轩却认为佛山陶瓷应集中力量占领华东市场(向东走)。他说,华东是中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上星罗棋布地分布着中国最为发达的大中城市及正在奔向富裕阶段的现代农村小镇,这里是中国巨大的陶瓷市场,而佛山陶瓷在这个大市场上所占的比重太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块陶瓷行业的“肥肉”几乎被位居华东的台资陶瓷企业所垄断。杨轩认为,主要原因是佛山陶瓷企业不重视开拓华东市场,他说,佛山很多陶企在佛山的展厅够气派,甚至可称得上超豪华,但在华东,即使是上海,则舍不得投入,所展示的产品往往龟缩在不显眼的角落里,在用户中没有树立良好的形象。他认为佛山陶企应加大力度开拓华东市场(向东走),在现阶段不必舍近求远去开拓海外市场(向南走)。
竞争力主题演讲精粹
陈帆教授:竞争力与“力争竞”
竞争力一词大家都会经常提,但我认为在市场实战中讲求的是“力争竞”。“力”指的是企业自身应具备参与竞争的力量,我认为陶瓷企业至少应具备以下三方面的竞争力,即产品开发能力、产品生产制造能力及产品销售营销能力;“争”指的是在竞争当中应主动出击,不能只做等待。“竞”指的是企业从竞争中将得到什么,也就是企业竞争的战略意义。当前 陶瓷行业缺乏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缺乏高素质人才;二是缺乏对资源的理性利用,最终将影响行业的持续发展;三是环保意识仍跟不上;四是好的产业政策仍有待出台。
俞康泰教授: 通过“两化”与“两创新”创造核心竞争力
陶业的竞争力首先是由企业的竞争力组成,因此离不开市场经济。企业应设法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种竞争力是独特的、不容易被对手所模仿,并且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利润。我认为创造核心竞争力可以从“两化”与“两创新”入手,“两化”指的是专业化及差异化,“两创新”指的是体制与技术的双创新。为何中国陶瓷大而不强,主要是技术上的自主创新远远不够,同质化、低值化产品比比皆是。那么企业应如何进行产品创新?我认为应以企业为主体,搭建人才、信息等3个平台。
刘力平秘书长:设计师愿意充当陶业竞争的借用力量
对于设计师来说,陶瓷产品是室内装修的其中一种材料。所以作为主要的材料应用方的设计师与作为材料供应商的陶瓷厂家,从一开始就是密切不可分割的合作关系。陶瓷企业方面希望其产品在设计师笔下得到更好及更多的运用与应用,设计师方面则希望陶业能提供更好、更新、更多的材质及产品。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出现双方沟通不到位的问题,这主要是双方的了解还不够,而主动权应该是掌握在陶瓷厂家手里。
兰天女士:中国陶瓷与意大利陶瓷相差至少50年?
我在这里负责任的说,中国陶瓷与意大利陶瓷相差至少50年!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前期产品设计及开发;二是生产能力;三是后期营销策划推广;其实只要对比中国与意大利在这三方面投入的比例,就足以说明问题。在意大利这三方面的投入依次是4:2:4,而中国则是1:8:1,这两组耐人寻味的数字背后是中、意两方各自在实际操作中的极大差距,这些差距的叠加就是中、意陶瓷为何相差50年以上的原因所在。
蔡宪昌总经理:迎接竞争 面对挑战
相信在座各位都是抱着良好的心态而来,就是我们都有勇气迎接竞争、 面对挑战。我个人认为要做到这8个字,首先是必须加强品质管理意识观念,其次是在生产流程中坚持标准化、专业化,三是大家都一起来尊重智慧财产权,四是呼吁协会与政府设产检测中心、销售平台与投诉中心,五是共同努力确立中国陶瓷在国际上的地位与价值。
张有卓教授:陶瓷工业决胜在于模式
戴尔为什么成功?是因为它在PC产业链这样一个细分市场的小环节上找到了一个赢利模式。可见,面对当前严峻的形势,找到合适的发展模式是中国陶业走出困境的关键所在。中小企业无法与大企业在规模上抗衡,那么独辟蹊径就是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最佳模式。为了实施差异化战略,企业必须设置市场部,不断研究细分市场,实现从“为产品找市场”提升至“为市场找产品”。
(叶晓梅)
精英视点
鹰牌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钟应洲:创新是竞争力的灵魂.。陶业提升竞争力要从观念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上入手,在世界范围年内对技术、人才、资金等进行整合,而不仅仅是市场。陶企应通过建立产品创新机制,与金融资本结合,依靠过硬的团队建设来保持企业竞争力的持续提升。
欧神诺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都大元:中国陶业的竞争力要放在世界中来衡量。在中国陶业遭遇能源涨价,原材料紧张和政府对环境控制力度加强的今天,陶企向上走,提高创新能力或是向下走,降低生产成本的过程中都必须坚持“正道”,只有顺应国际大势方能把握正确的方向。
金意陶陶瓷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何乾:个性化的差异是目前陶瓷企业竞争的方向。塑造产品、服务、价值链的不可复制的差异是目前陶企,尤其是佛山陶企应对四川、山东、福建等地竞争和华东、国外品牌挤压的必由之路与未来走向。
广东唯美陶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悦增:作为资金、资源、劳动力高度密集的陶业,要应对资源、环保、反倾销等三大难题,需要在艺术设计、产品技术含量和品牌文化上大做文章,只有单个企业竞争力的提高,才能带来中国陶业竞争力的整体突破。
广东新明珠陶瓷(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新家:竞争力是企业的生命力。陶企只有通过了解市场、了解对手,制定明确的战略方向,并全方位地调动人、财、物等一切资源组织实施,才能够形成自身独特、复合、持续的核心竞争力。
简一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邱文胜:陶企核心竞争力的形成,除要注重品牌建设的同时,还要由卖产品向卖装饰材料、生产材料转化,通过卖设计、卖配套来形成新的经营方向和新的竞争能力。
科达机电有限公司总经理边程:大家好才能自己好。陶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需要通过加强行业自律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摈弃恶性竞争,通过对经营环境的净化,才能换来美好的明天。
中山华山色釉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尹虹:原材料涨价、人民币汇率调整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出台等促使陶企向大型化和专业化两个方向发展。行业自律、品牌提升、技术开发是陶业实现有序竞争的必由之路。
华耐集团副总裁何晓勇:陶瓷行业的竞争是整个产业链的竞争,是制造力、营销力、创新力纵向一体化的竞争。陶企销售更需要联合装饰公司、地产商、建材超市、专业市场等实现横向一体化运营,实现商业价值的最大化。
东莞华美乐建材超市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晓利:陶瓷生产企业应在产品质量和适度创新上下工夫,同时要随陶瓷经销商起舞,学会打组合拳与迷踪拳,将终端做深做透做强。
深圳美佳装饰有限公司总经理焦山:陶瓷行业的突飞猛进,为设计师设计空间提供无限可能。陶瓷企业应与设计师需求对接,在规格、色彩、品种方面提供非标准化产品。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佛山委员会主任温少安:陶瓷企业既要自身培养、吸纳设计师,也要重视与设计师机构的合作;既要重视设计师在产品设计方面的作用,也要重视设计师在产品应用方面的作用。
吉尼斯陶瓷上海经销商杨轩:台资陶企的直营模式与广东陶企的代理模式不存在谁优谁劣的问题。在佛山陶企遭遇“风暴“的同时,华东台资陶企也正遭遇一系列变故。广东陶企应设法占领上海市场,毕竟上海是华东的龙头,只是更需要讲究方式方法与耐心。
建材营销战略专家汪光武:陶企在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同时,更应该将眼光盯在企业的核心障碍上。企业应在作好自己定位基础上形成自身相对的竞争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