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落幕 18年来定调中首次去掉“快”字

来源:陶瓷信息 2012-12-22
阅读量:1943

    12月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闭幕。

    作为执政党领导经济工作的重要方式,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成为第二年宏观经济政策最权威风向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主要从宏观方面制定经济发展规划,部署来年经济工作。在来年的全国“两会”上,由政府按照中央的定调和部署制定具体实施举措。

   这些更具体的议题包括,如何引导民间投资?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又如何推进城镇化?还有老生常谈的如何扩大内需。

    作为本次换届之后新的中央领导集体主持的首次重要经济决策会议,本次会议更罕见的提出要求,制定具体改革时间表和路线图。

    外界评论认为,会议释放强烈经济改革信号、中国将开启改革新周期。

    此次会议,是18年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中首次去掉了“快”字。

    “最显著的变化是经济增长目标‘持续健康’取代了‘平稳较快’”,12月18日,经济学者牛梨向新京报记者总结他眼中本次会议的最大亮点。

    新京报记者统计显示,从1994年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直到2011年,连续18年的会议,为来年经济发展定调均包括一个“快”字。

    其中,从1994年到2002年,连续9年的定调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到2003年——上一个领导集体换届之年——经济定调变为“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其中,首次加入了“协调”一词。

    2004年,变为“平稳较快”。

    2005年,变为“又快又好”。

    2006年到2008年,连续三年定调是“又好又快”。

    而从2009年到2011年,连续三年定调回到2004年表述——“平稳较快”。

    本次会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牛梨分析认为,纵观定调变化,显示中央虽然对经济目标的定调在“好”与“快”之间有徘徊,但“快”字一直保持不变。此次会议,是18年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中首次去掉了“快”字。

    “这是一个显著的信息”,在牛梨看来,中国经济经过持续30年的高速增长,人口结构、要素禀赋均发生了巨大变化,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日益严峻,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经济增速从高速进入中速成为客观规律。

    “追求‘没有水分的增长’提法是个不错的进步”,作为复旦大学的经济学教授,韦森说他一贯对国家经济政策保持警醒和批评态度,不过,12月18日,他对新京报记者表达了肯定意见。(来源:《新京报》)

责任编辑: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了解更多请移步微信公众号
0条评论
相关推荐资讯
海报
中陶网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