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资讯







![宏宇陶瓷[年轻攻势]四重奏燃启,构建品牌跨越式发展新引擎!](https://img1.ceramicschina.com//Upfiles/2025-05-16/2025051608501375974.jpg)
据报载,上半年,两面针牙膏销售数据仅为0.46亿元,1-9月的帐面上仍然亏损150多万元。2011年年报数据显示,牙膏营业收入为1.047亿元,不到2003年4.4274亿元的四分之一。据悉,以往骄人的国内品牌连连亏损的背后,是两面针牙膏等主营业务停滞不前,而发展药品、卫生用品以及房地产等多元化战略却频频受挫。
现如今,陶瓷卫浴业呈现内外交困的窘境。在国内外一系列因素的叠加、集中影响之下,企业生产经营陷入困境,危机四伏。这其中,有宏观大环境的影响,如美、欧债务危机引发国际市场需求低迷,国内对房地产业的严厉调控导致市场增速踩刹车,使得高歌猛进的陶瓷卫浴业一时乱了阵脚。更有自身发展的不规范、盲目性。
改革开放30多年的陶卫业如鱼得水,快速增长的黄金时期,借助调、资源、成本、人力等一系列优势,使得陶卫产业遍地开花,成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对象,成为发展最迅猛的产业之一,产业基地遍布全国,产量累计与日俱增,世界最大生产国、出口国、消费国的殊荣,使得陶卫产业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大道上渐行渐远。产能骤增,品质、档次、科技含量、设计、创新、自主品牌等软竞争实力却相对产能增速滞后许多,与国际高端品牌、高端品质带来的丰厚利润形成了鲜明对比和落差。十多年迅速膨胀形成的低档、低质、低价的巨大产能,在国内外经济增速放缓、市场需求减弱的不利情况下,陶卫产业经历了苦不堪言的感受,跑路的、关停的、歇业的、停窑的、倒闭的、自杀的,一系列发生在行业内的信息,令整个行业呈现颓势,弥漫寒意。
受市场低迷不振的影响,陶卫业的产量呈现下降态势、出口增速放缓。据相关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卫生陶瓷制品产量1.16亿件,同比降低18.13%。国内产量最高的河南省,1-9月产量为3203.2万件,同比减少了53.09%。据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佛山办事处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1-8月份,全国陶瓷出口整体增长10%,增速放缓。作为受经济寒冬影响颇深的产业之一,陶瓷卫浴业何以遭遇如此令人纠结的境地?或许陶瓷卫浴业的的浮躁心态是万恶之源。
今年的秋季广交会,陶瓷卫浴企业收获甚微,但不乏通过创新、转型,在产品创新方面取得领先优势的产品或品牌,取得较好订单。其实,说千道万,表面是受市场低迷的影响导致行业寒冬,背后则是行业发展基础的脆弱与偏离。
放眼国内陶瓷卫浴产区、产业、企业,有几家在坚守着主业并孜孜以求,有几家没被多元化的乱花迷住双眼,有几家能在做精、做专、做强、做久的道路上义无返顾?又有几家能摒弃杂念而固守自己精与专的乐园?一个小小拉链能够做到上百亿美元的规模,若大的陶瓷卫浴产业,有几家达到百亿人民币(更别提以美元为计量单位)?就算所有营收都合并,会有几家?
这个可以有,但这个真没有。准入门槛不高,令陶瓷卫浴产业迅猛成长,几年下来,企业得到了一定发展,积累下第一桶金,便经不住诱惑,多元化、涉足其他产业,摊子越铺越大,竞争优势越摊越薄,给人以自豪和荣耀感的多元化,却在不知不觉间成为难返沉疴。
许多专家学者都提出做精做专的企业、实业发展道路,但作为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内市场,诱惑颇多,盈利面和点更让人疯狂,谁还顾得上什么持续发展、百年老店?赚钱是硬道理。但眼下,却在经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最冷的经济寒冬。有人说,面对酷寒难耐的季节,只要能活着走出来,就是胜利。但这场处于经济调整与转型期的经济寒冬,能带给陶卫业什么样的思考和明天呢?
按照某些业内人士的说法,瓷砖、卫生陶瓷、五金龙头、淋浴房等虽同属卫浴行业,但其细分却是大不相同,不亚于不同行业。什么都涉足,什么都生产,对年轻的陶瓷卫浴企业来说,驾驭有难度,经营有挑战,发展更有风险。
做精、做专企业,对陶瓷卫浴企业来说,难度是颇大的。原因不再赘述。但面对陶卫业发展优势不在、经济进入新的转型期,需要重新定位自己的发展模式,重新规划自己的发展路径。
精专主业,成功的案例俯拾皆是。近在眼前的格力电器,20多年来一直坚守主业,创新不止,追求不变,凭借一个个创新产品,连续17年销量全国第一,连续7年全球第一,空调产品已进入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拥有两亿用户。在眼下国内外一片寒冬声中,格力逆势而上,全年可实现20%的增长,并在广交会上一举夺得3亿美元的订单。
在陶瓷卫浴行业同样如苦行僧般坚守主业的博德、欧神诺、金意陶等,在今年的市场低迷中,不仅产销两旺,也实现了逆境增长。据相关报道,博德、欧神诺两企业的销售额继续保持了10%左右的增长。
精专主业,不仅是心智的考验,更是发展的沧桑正道。今年的意大利展会上,国内破天荒的有三家企业参展,无一不是精专主业的代表。把产品做到极致,才会有助于中国陶瓷卫浴产业从产业链的中低端走向高端,才能更快改变国产陶卫产品质次价低的不良形象,走出“廉价倾销”的贸易漩涡。
有人给出这样客观且中肯的寄语:做实业做企业,没有捷径可走,国内企业必须静下心来,克服心浮气躁,把实业做实、把企业做久,在自主创新上下功夫,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上下功夫,不懈努力,永远追求,拿出真正领先于国内外同行业的优势特色产品。
精专主业,又有几家企业能做到,肯去做到呢? (易水陶)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