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资讯










一般来说,两个经济学家会有两个观点,如果其中一人为著名经济学家,则观点可能在三个以上。针对今年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经济学家们又是充满歧见。看好者如林毅夫,声称中国至少还有20年在8%以上高速发展;唱衰者如郎咸平,依然发表他的盛世危言,仿佛整个国民经济处于风雨飘摇的败局之中。不过,大多数人则认为中国经济既不会再像前三十年那样高歌猛进,也不会如西方“中国崩溃论”所言就此解体,而是可能将由高速增长变为中速甚至低速增长。
飙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由高速降下来,本也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只是经济放缓,市场放缓,对于企业而言,必然需要寻找新的发展路径,寻找一种有别于以往的增长模式。以前经济发展平顺的时期,可以说神有神道、仙有仙招,每个企业都有一套自己的生存密码。但是在目前这种经济环境比较复杂的时期,很多企业发展方式面临考验和调整。
恰好,近日欧神诺陶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鲍杰军先生造访佛山新媒体产业园,中午餐叙期间,他提到在目前这种环境下,做企业要找到自己的逻辑,赚快钱有赚快钱的逻辑,做品牌有做品牌的逻辑,只有不断修复、完善成为一套体系严密的逻辑,才能在这样的环境里发展下去。
的确,市场有市场的命理,企业有企业的逻辑。企业的逻辑就是发展的逻辑,所有的战略规划、战术调整,都不过是试图修复那个逻辑,让它缜密严谨,环环相扣,具有一个非常健全的内生系统。传统制造业企业成本控制能力很强,但要走品牌路线却需要一种完全不同的运作手法和战略定位。要做品牌,不仅要投入真金白银,而且还得有坚持下去的信念。可以说,陶瓷行业里做品牌是一项成本高昂、成功机会率不大的工作,试图走品牌路线但最终没有成功的案例,也有不少。
严冬时节冻死的都是老弱病残,他们虚弱的体质抵御不了寒冷侵袭。经济发展减速是现代中国第一次面对真正的商业周期,万通集团董事长冯仑把它比作“少女的初潮”,“不懂的人看起来是病;但对美国来说,商业周期是例假,是身体健康的标志,有一套体系可以应对。”
如何给产品的定位、品牌的定位,以及如何做好产品的营销、市场的拓展,一切依赖于企业的发展逻辑。做品牌的时候就不能染指赚快钱,赚快钱的时候也慎重做品牌。现代人心浮躁,欲望膨胀,往往吃着碗里看着锅里。往往并非是企业不行,而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环节衔接不上,步伐不能一致,导致一团乱麻。思虑单纯一点,定位清晰一点,用力执着一点,必能稳健而踏实地走出自己的路径。
企业处于云诡波谲的商海之中,无时不存在风险。在市场竞争特别充分的今天,陶瓷企业面临的风险主要来自市场领域和管理领域。在市场领域,在陶瓷行业生产过剩的情况下,竞争已经呈现白热化,如何让产品、让服务更具竞争力,如何解决渠道管理失控,如何占领终端的心智资源,企业必须在每一个点上给出答案。在管理领域,陶瓷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往往人员规模庞大,必须建立十分规范的治理结构,形成真正权责明确的制衡机制,用制度来发现风险、防范风险,同时还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否则政出多门,企业很容易混乱。
在经济周期之中,有的企业逆流而上,成为“反周期之王”;有的企业则没有那么幸运,像做自由落体运动。谁在这一轮周期中有资格存活,那必须将企业的各个层面、各个链条修复完善,建立快速反应、领先创新、管理升级、强力挖潜、蓄势迸发的企业优势。因此,企业必须关注自己的逻辑系统是否运转流畅,能否保持内生系统的健康,在低速增长的市场中尤其必要。(文/杜均)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