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资讯










自2007年高安市政府对陶瓷大力招商引资以来,众多广东陶企的入驻,在高安本土迅速掀起了“陶瓷热”。到目前为止高安已经成为继广东、山东、福建、四川以后的全国第五大建筑陶瓷生产基地。据了解,高安陶企的主要销售区域集中在湖南、湖北、江西等周围500公里半径以内。产能的的迅速扩张,使整个产区的竞争日趋白热化,怎样开发新的市场,寻求新的增长点,是摆在众多高安陶瓷企业负责人面前的最大难题。
尴尬的产区位置
从江西产区的地理位置来看,它处在华中相对中心处。在南边有实力非常雄厚的广东产区,向东有相当成熟的福建产区,向北有影响力极大的山东产区,向西有与之实力相差不远的四川产区。
据本报《2011全国瓷砖产能报告中国建筑陶瓷产业发展白皮书》的统计数据显示,江西仅高安产区已建成147条生产线,规划待建的196条,瓷砖的日产量高达206.5万平方米(不含西瓦),2012年的数字远远大于这个。如此庞大的产能,500公里销售半径以内的市场要消化掉这些产能开始变得困难。产能的扩大,市场消化能力不变,如此产生的矛盾使整个产区内陶企相互之间的竞争变得白热化。
两湖产区兴起带来的冲击
绝大多数的高安陶瓷企业,将市场定位在湖南、湖北、江西这些区域市场。在江西作为本土企业,高安产区的本土企业在销售渠道、物流成本等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同时作为全国第五大产区,高安的陶瓷企业在湖南、湖北也拥有相对的优势。高安陶瓷企业销售额的绝大部分也大多来自两湖市场和江西本土市场。
两湖市场和江西本土市场作为江西高安陶企的主打市场,其中任何一个市场都江西本土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近年来湖南岳阳和湖北当阳等陶瓷产区的兴起,对江西高安产区有着不容忽视的冲击作用。湖南岳阳产区和湖北当阳产区在建立当地销售渠道时有着江西企业不能企及的优势,不管是在售后服务、物流费用以及渠道跟进方面,江西陶企在在两湖市场的挑战变得越来越严峻。
江西陶企在两湖市场的压力同时也在江西本土市场也开始出现,两湖产区的产品也在不断的开始蚕食江西市场,江西陶企不仅面临着本身内部的激烈竞争,也面临着来自“外敌”的入侵。
物流困境
江西陶企在开拓新市场时面临了诸多问题,其中物流成本是一直困扰着所有高安陶企。高安是一个汽运大县,物流基本上靠公路运输,而汽运不仅运输成本大,而且损耗极大,更重要的是汽运物流所覆盖的区域有限。
江西不像山东、福建、广东等产区,江西的物流非常单一,基本就只有汽运。而像广东、福建、山东等产区水运、铁路、汽运都相当发达,高安单一和汽运与广东相比物流劣势更为明显,广东发达的零担货运就能瞬间将单一的汽运比下去。虽然今年上半年高安市政府特意开通了高安至团结村的铁路专线,但是到目前为止利用率不是很高,这只是高安市政府为江西陶瓷企业入驻大西南市场做的战略性举措。
据很多高安陶企负责人表示,江西陶企在开拓500公里以外的市场时,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物流成本的压力,本不具备价格优势的瓷砖,再将物流成本摊在砖上,那么本来具有的一点价格优势便会瞬间倒塌。
本土企业的不良竞争
每个产区的企业都存在竞争,高安产区的竞争随着产区规模的扩大和产能的不断增大,竞争也愈演愈烈。无序的不良竞争也一发不可收拾。
以价格为例,高安产区无时不刻不在上演着血雨腥风的价格大战。如高安产区800x800mm普拉提在九月份以前都还在20元以上,等到11月份便很快跌破20元。再如喷墨瓷片,开始喷墨瓷片刚刚上市的时候,还能卖出一个喜人的价格,而现在300x600mm的基本上在4.3—4.8元之间。(记者 莫东盛)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