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清远源潭镇“煤改气” 不达标陶企将被关停

来源:《南方日报》 2012-11-10
阅读量:2649

    “形成新标准之后,不达标的都关掉!”

   作为清远陶瓷重镇的清城区源潭镇,“煤改气”改革进展如何?

    日前,建筑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对策研究——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目标研讨会举行,清远市副市长陈建华出席了会议。源潭陶瓷企业代表、专家和相关政府人员针对陶企转型升级这一问题,展开一场头脑风暴,为源潭陶瓷行业转型升级之路出谋献策。

    政府部门:

    “形成新标准之后,不达标的都关掉!”

    “形成新标准之后,不达标的都关掉!”清远市科技局副局长张佰根的一句话,表明政府部门对陶瓷企业进行转型升级态度的坚决。面对着不少企业对推行煤改气存在侥幸心理,会议主持人、广东省陶瓷协会名誉会长李竟先提醒,转型升级是陶瓷行业的大趋势,会议不是研究到底要不要转型升级,而是在确定要转型升级的基础上,探讨到底应该怎么改。

    对于源潭不少企业认为“走得先就倒得快”,张佰根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走在前面的风险会相对较大,但是政府会给相应的帮助和扶持;后面再进行改造的企业,虽然可以少走一些弯路,但门槛会提高,政府的扶持力度也没有走在最前的那么大。”

    专家:“没有落实,报告等于一纸空文!”

    “没有落实总策划人,研究报告等于一纸空文!”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吴基球认为,“我最担心的是大家在这里这么辛苦讨论了一整天,到时候只形成一份总结报告,就什么都没有了!”他表示,落实一个深知行业规则、具有权威和协调能力的个人或社会组织作为连接政府部门与企业沟通的桥梁,是使得所有研究出来的项目能够得到落实、企业出现的问题能够得到妥善解决的关键,不然,所有的研究最后只会成为“一纸空文”。

    对此,张佰根以再生金属行业改造升级为例,验证吴教授的说法。他表示,清远的再生金属行业也经历转型之痛,这个过程再生金属商会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危机刚发生的时候,再生金属行业商会就会以文件的形式向市委市政府报告,市委市政府在经过调研之后,马上出台相应的对策,这就避免了很多矛盾的产生。”清城区科技局副局长杨凤珍呼吁,在陶瓷产业转型升级时期,陶瓷行业商会应该发挥行业作用,多与陶瓷企业沟通,针对企业提出的需求,落实到项目,向市政府申报,政府部门才能出台相应对策予以调解。

    节省人力 更提高产品质量

    尽管源潭片区大部分企业对“煤改气”表示压力山大,但记者通过采访发现,因为天然气在节能降耗、环保治理、缩减劳动力、提高产品质量方面均有优势,更有利于可持续性发展,所以,目前,清远部分具有一定规模,以科技研发为主的企业,早已做好了可行性分析和投资概算,正迫切等待天然气的到来。“等到天然气管道修到清远的时候,我们就马上投入实施。”清远市简一陶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君之说。

    杨君之告诉记者,天然气在节能降耗和环保治理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相对于节省生产成本,他们更加看重的是可持续性发展。“如果改为烧气的话,排放的是二氧化碳跟水,就没有了污染,车间也会干净很多,更有利于长久发展。”此外,使用天然气能缩减劳动力和提高产品质量,这也是传统的燃料煤无法比拟的。“现在煤气站一条线大概有20人,‘煤改气’之后,这部分劳动力就可以减免。同时使用天然气之后,产品的质量也能提高1个百分点。”

    “走得先就倒得快”

    “改造后首先倒下的是我们!”部分源潭陶瓷企业代表的发言,直射源潭陶瓷企业转型升级之痛。源潭作为佛山地区陶瓷行业产业转移的承接地,由知名陶瓷企业在该地设厂,虽然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较高,但研发基地大多不在源潭,缺乏原创技术和成果,只能通过压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量获得利润,对生产成本较为敏感。据悉,煤改气之后,单单燃料费用就要比原来增加30%,每一条线每年在燃料费用上,至少增加400万,这对企业来讲,是个沉重的负担。为此,不少源潭企业对推行“煤改气”之后,生产成本的增加极度担忧。

    “我们是2004年过来的,那时候购买将煤改为水煤气的装置,已经花掉了2000多万,如果统一再改,每平方增加好几块钱,实在难以承受。”当天,也有部分企业代表建议政府部门暂时撇开源潭片区“另辟蹊径”。“一直以来,我们为了环保费了很大的力气,前年才进行技术改造,引进了4套意大利设备,花了不少钱,现在又要改,我们努力了,也累了,希望政府部门能引入一些先进的企业,带动其他企业发展。”(来源: 《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严张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了解更多请移步微信公众号
相关推荐资讯
海报
中陶网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