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企业调整为新兴企业带来机遇

来源: 2006-05-21
阅读量:1435
      去年以来,广东佛山以及华东几家大的陶瓷企业先后进入调整期,这些企业或做瘦身运动,治大企业病,或理顺公司治理结构,改善内部流程,重塑企业文化,或改进流通渠道,或解决领导人更替,等等。这些都导致今年第一季度陶瓷企业的增长呈现出“大慢小快”的特点,大企业增幅远远低于一些中小企业的增幅。与一些增长特别快的中小企业相比,个别大企业的增长近乎停滞。而中小企业的快速增长,客观上也源于大企业在调整,被迫让出了很多市场份额。大企业与中小企业“此消彼长”的现象提示我们需要再思考这样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陶瓷企业适不适合做大,应该如何做大。

      陶瓷生产是一个门槛相对较低的行业,陶瓷产品是一种日益追求个性化、时装化的产品,陶瓷行业很象服装行业一样不容易进入垄断竞争,不容易出现寡头,这是时下行业中流行的一个观点。顺着这种逻辑,“陶瓷企业不宜做大”的观点也很有市场。但现实中可以击碎这一观点的两个例子是:意大利目前的几家陶瓷企业规模都还很大,国内最大的陶瓷企业诺贝尔也一直呈稳定发展之势。而像新兴的大企业唯美陶瓷增幅这两年也大得惊人。

       也许家电行业所走过的路可以作为我们的一种经验:国内家电行业经过了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整整10多年的洗牌,终于形成了海尔、美的、格力、格兰仕、海信、科龙、TCL、创维、康佳等垄断竞争的格局。家电业之所以能进入垄断竞争阶段,主要是因为其生产的非个性化产品,而是标准化制式产品,它适合于大工业生产,也必须大工业化生产。其次是进入门槛高,尤其是技术门槛高,而且随着行业的发展,竞争的加剧,技术门槛会越来越高,新的竞争者要加入,其要付出的代价难以估量。

      而国内陶瓷行业显然不是这种状况。尤其是所谓的广东运营模式——通过概念整合上下游资源,包括供应商、装备商、经销商资源为我所有的发展模式,导致行业进入门槛更低,竞争者更多,竞争也更惨烈。而不规范竞争、恶性竞争以及价格战,更是对少数规范经营、品牌化运作的企业形成拖累,导致其难以做大做强。

      然而,需要看到的是:陶瓷行业虽然从理论和中国式实践的角度看,难以出现垄断竞争,但这并不表明目前行业中大企业的规模已经做到头了。按专家的预测,中国房地产市场还有至少20年的增长时间,简单地以此类推,陶瓷行业的发展至少也还有20年。而这段时间内是足可以培养出几个象样的大企业来的,也许单个的市场份额占不到总量8%—15%以上。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去年以来一些大企业增长停滞的现象只是暂时的。只要渡过了眼前这段调整期,它们应该还有更好的表现,会有更大的增长。
责任编辑:阳光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了解更多请移步微信公众号
0条评论
相关推荐资讯
海报
中陶网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