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杂谈:同一个世界 不同一个梦想

来源:《陶瓷信息》 2012-08-17
阅读量:1381

    本届奥运终于落下帷幕。

    这么说的时候似乎也为英国人松了一口气,本届奥运会可谓状况连连:火炬传递过程中数次被扑灭,奥运会快开幕了奥林匹克公园还在建设中,日本代表团在开幕式上被直接引出场,体育场记分牌更为朝鲜挂上了韩国国旗……英国人一向看不起美国人的肤浅与单纯,而此时《华尔街日报》却也得以反唇相讥——撰文声称英国举办了一场“小学生水平”的奥运会。

    事实也一次次向人们证明:惯于嘲讽与自嘲的英国人,在本次奥运会上已完全模糊了卖萌与犯二的界限。

    人们总会拿本届奥运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作比较。可以说,除了刘翔均以突发事故无缘金牌之外,这两次盛会没什么相同之处。四年前的奥运开幕式上,由张艺谋亲自调度的大手笔、大场面向世界诠释着所谓的“东方文化”、“中国元素”,人们看到了编钟,看到了活字印刷,看到了从中学历史教科书起就开始宣扬的中国四大发明。

    复兴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梦,这个梦使我们都过于急切地想展示自己。彼时的北京举城欢庆,恨不得倾全国之力营造出万国来朝的氛围。人们犹记得闭幕式结束时,贝克汉姆一记长球开向观众,关于这一脚的寓意,来自民间的解释据说是:我们中国奥运会已经举办得这么好了,你们伦敦还开个“球”啊?

    而四年之后的伦敦奥运会呢?英国人并没有搬出牛顿、法拉第,或者莎士比亚、狄更斯,却请出了“憨豆先生”,唱起了《hey jude》。令我们如临大敌的奥运会,却成了英国人的一次集体狂欢。这实在不得不令人感叹:同一个世界,不同一个梦想!

    奥运会的初衷是追求“更好,更快,更强”,对此不同国家也有着不同的理解。我们花费极大的心血与精力铸造了金牌数量上的优势,而结果导向型的体育制度却饱受诟病。许多外国人认为,中国人以国家的名义召集运动员从小实行隔离式集训,这固然可以增加奥运会上的金牌数量,但是对于全民身体素质的提高却毫无益处,也就是说是有悖于体育精神的——当然,这种专业化隔离式的集训也使其它国家运动员获得金牌变得更加困难,由此建立起的敌对情绪,甚至成为英国裁判刁难中国运动员的理由及事实。

    英国裁判“拉偏架”的行为固然不足取,我们本身所存在的问题也的确值得深思。参赛被赋予浓厚的政治意味,一枚奥运金牌意味着人生的成功,得不到金牌者甚至公开道歉,声称自己“有愧于祖国”。然而祖国究竟应该竖起全民健身的意识,抑或只接受胜利者的赞美呢?

    金牌的商业价值,更是被夸大到令人咋舌的地步。资料显示,孙杨在获得男子400米游泳和1500米自由泳冠军后,身价立涨至2000万美元,而不久以前孙杨还只是一个年仅20岁的普通小伙子。可他真的只是受益者吗?施加于刘翔身上的不满与失望却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既然胜利者有资格接受崇拜,失败者就必须承担失望与愤怒了。奥运冠军被挟持为祖国的脊梁,不得不签下成王败寇的契约:拿到冠军,便是众望所归的英雄;卫冕失败,则成为众矢之的。

    有意与此的赞助商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借助奥运会,他们在扩大自身知名度的同时也影响了观众。在电视台播放男子110米跨栏的间歇,腾讯播出广告:刘翔,终点见。而在刘翔因脚伤再次无缘奖牌时,耐克又推出新的“伤痛广告”:13亿人陪你单脚跳到终点。又是煽动又是煽情,赞助商用心良苦,结果也似乎颇有成效,但这种商业顺风车却误导了观众对待奥运甚至整个体育事业的态度。

    透过奥运,我们看到了不同的态度以及对事情不同的处理方式。如果说四年前北京奥运会使我们看到了民族的崛起,也看到了民族自尊心的膨胀以及对浮夸的偏爱;而四年之后的伦敦奥运更像是一部憨豆先生主演的轻喜剧:动作夸张笨拙,却透出一股独特的人文色彩。

责任编辑:李勇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了解更多请移步微信公众号
0条评论
相关推荐资讯
海报
中陶网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