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电商:乱战中走出未来

来源:《陶瓷信息》 2012-08-10
阅读量:1139

    马云曾说过:不管是徽商、晋商还是粤商,将来都会成为网商。电子商务在商业模式上的创新赢得了诸多商界精英的肯定,在消费者层面更是引导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如果说十年之前人们还会担心网购受骗,今天至少在公信力方面取得了质的飞跃。人们已经习惯在网上交流,在网上获取信息,在网上获得衣食住行各方需求。

    生活方式的改变,为经营者展示出电子商务广阔的发展前景。

    然而,前景再好,经营者不能靠“画饼充饥”解决一切问题。统观当下电子商务的发展状况,我们会发现一个尴尬的事实:即大多数网购平台的赢利能力顶多算是差强人意。由于这类网商平台是以聚集人气为前提,前期必须花费很大的财力物力去吸引人流,增加人气。出于同样的缘由,一些业已操作成熟的网购平台(诸如淘宝商城)早已完成自己的“原始资本积累”,当消费者高度一致地认同这一平台时,就会更大程度上地挤压后进者的市场份额,“赢家通吃”在这一领域中表露无遗。

    京东商城CEO刘强东曾呼吁商户在多个平台开店,但这绝非一个简单的商户买不买账的问题。形势悬殊决定后来者不能照搬前人经验,如今比较大的网购平台之所以成功,除去本身的努力还有机遇的问题。

    网商平台利用自身优势整合产品资源,通过压缩产品出厂价换取终端的价格优势,本质上还是沃尔玛模式在网上的延续。这种低价位路线最终演变成残酷的价格战,不仅平台运营本身吃不消,背后的商户也难免心有余而力不足,许多从业者都自嘲曰打肿脸充胖子,“赔本赚吆喝”。

    赔本不是问题,甚至可以视为平台运作早期的合理投入,关键是得明白赔在了哪里,赚到了什么?不仅平台运营者、入驻商户,其背后的投资商也更需要一个可以看到的光明未来。前几年一纸策划书或许就能引起风投公司的注意,如今投资者却会不厌其烦地设置各种评估标准。

    投资者的动摇,甚至也影响了经营者的态度。

    由于网商平台前期需要巨额投资,人们可以抱着“养孩子”的心态去做事,今天的投入,是为了日后更多的回报。迟迟不到的未来却动摇了人们的信心,“养孩子”变成了“养猪”,如何短时间养肥并迅速抛出以赚取及时利润成了经营目的。这种由投资而投机的转变,使电商平台的构建更显扑朔迷离。
几乎同时,建材行业也看到这一新的市场契机。

    如今已有不少卫浴品牌的网店纷纷开张,对于下一步怎么走却充满迷茫。网商平台自身的纷繁乱象增加了入驻投资风险,而目前这类平台的发展也多以淘宝商城这样的综合性超市为主。诚然,这些平台各有特色,比如购书可能会选择当当,而京东商城则以周到的配送及售后服务为特色,却都是想利用已有资源来销售更多样的产品,从而大幅度减少运营成本,这也使其必然走向综合性超市的结果。综合性超市易形成规模化优势,可以大幅减少成本,并最终服务于网购所必须的价格优势,只是考虑到建材产品的特殊性,这种平台模式的合理性就仍待商榷了。

    建材产品专业化程度比较高,这就更仰赖商家的售后服务。当顾客遇到一些装修难题时,即使京东商城这种标榜服务的平台模式,恐也难以解决消费者的问题,因为对此他们也是门外汉。倘若为此组建专业化的服务团队,反而失去了规模化优势,变得吃力不讨好了。

    这不仅提醒我们需要有更专业的建材网商平台,也提醒我们一些平台构建的新切入点。

    建材电商自诞生之日起就被与原有的建材终端实体店做比较,与后者相比,建材电商的优势在于可以提供更到位的产品体验,使消费者购买时能有更多产品可以对比选择。这就提示我们,建材电商必须走出价格战的泥潭,在市场定位、产品体验及售后服务方面做文章。建材电商不仅要扭转网商平台固有的被动局面,还须弥补建材实体店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这一方面,美丽说、蘑菇街等分享式网站可以为建材电商的构建提供启示。所谓美丽说模式,即是在一个垂直的领域内,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聚集在一个社区,相互之间可以推荐、分享、评论商品,而商品的链接来自外部的电商网站,社区自身通过展示广告、点击购买分成取得收入。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使市场定位更加准确,其流量评估也会更加可靠。建材产品所具有的高关注度、低参与度的特点,也要求其网商平台提供更多的用户体验和分享交流。如何有效聚集这一垂直领域的人气,并做到精准的市场定位,便是建材电商从乱战中走出未来的关键——当然,这一切都离不开地面在物流及服务上面的强力配合。

责任编辑:林飞雄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了解更多请移步微信公众号
0条评论
相关推荐资讯
海报
中陶网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