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之城,通往美好未来

来源:《佛山日报》 2012-08-05
阅读量:1165

    廉则群贤毕至,腐则人才尽失

    “香港,胜在有你和ICAC”,这句香港廉政公署形象宣传几乎家喻户晓。纵观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城市,打造“廉洁政府”已经悄然升级为建设“廉洁城市”,而“反腐”也逐渐转变为“防腐”。 6月底,佛山借鉴香港廉政公署模式,成立预防腐败局,近日,建设“廉洁佛山”正式启动。

    反腐没有旁观者,一个彰显廉洁文化的社会,人人受益,也人人有责。将一座城市的名称与廉洁结合,这是现在与未来城市发展需要。

    廉与信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这是数千年前《管子》书中所记述的。廉,是中华民族传统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历史上各个时代所强调的治吏之本。“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对于国家的主体人民来说,信,则是安民固邦的立国之本。今日所提的廉洁文化实际是诚信美德、廉洁理论及它们相互关系的文化的总和。

    读史可知得失兴替,在历史上治吏之廉与立国之信共同作用的年代,忠臣能人治理天下,民间礼信相举,总能营造出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迎来难得的盛世。商鞅立木,取信于民,顺利推行新法,季札挂剑,取信于君,深得国君重用;明代于谦留下了“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壮语,东汉杨震也留下了“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为无知”的豪言。

    走到今天,物欲、权欲之重逐渐异化了作为传统美德的廉洁诚信。为了取得便利,商业贿赂大行其道;为了个人利益,“走后门”、“潜规则”等方便法门轮番上阵。

   有人说诚信缺失是腐败的根源,又有人说是腐败引起了社会诚信的缺失,但无可否认的是,社会的廉洁文化体系正在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

    “救火”与“防火”

    “廉洁和诚信——改革开放又一个硬道理。”被誉为国内反腐文学第一人的作家陆天明,在一次演讲中提出这样的观点,在他看来,人与人之间、干群之间、企业之间,一定要讲诚信,官员要讲廉洁,否则人们就会生活在诚惶诚恐、忐忑不安之中,如此,有再多的财富也会失去意义。

    而诚信体系的建设,需要从民众到政府共同努力。针对反腐倡廉,更多人会将它分为政府“内部”的事情,事实上,反腐倡廉,营造廉荣贪耻的社会氛围人人有责。

    佛山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张子兴曾用救火和防火来比喻反腐倡廉。在“火灾”面前,一支训练有素、技艺精湛的“消防队伍”固然重要,但这显然不是全部,更重要的在于全社会形成防火的理念,关注和举报“火灾隐患点”,防范于未然是减少“火灾”损失的最好方式。

    在新加坡、香港等取得有效反腐成绩的国家和地区,反腐已不仅仅是纪检监察部门的事情,制度反腐、群众反腐、预防腐败成为更加重要的理念。

    当下与未来

    “人无信不立,商无信不盛,市无信不兴。”新加坡和香港的商业环境和城市竞争力堪称典范。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们完善的防腐、反腐机制,法治环境下市场规则得以良好运行,廉洁诚信带动的市场秩序受到外界青睐。

    在城市之间竞争越发激烈的今天,廉洁的建设将成为城市生命力的内核,决定未来城市发展的输赢。廉洁的政府因为其有效的公共服务,透明的环境政策,大大降低民间交易的成本,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而去掉了妨碍公平公正的腐败与失信之根,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对人才、资源的争夺配置中占据必然优势。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城市廉洁,群贤毕至;城市不廉,人才尽散。打造一座廉洁的城市,是塑造良好商业环境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社会对廉洁文化的迫切呼唤,培养一代人崇尚廉洁诚信的观念并非易事,然须得坚信“日拱一卒,功力必不唐捐”。

    一座廉洁的城市,通往的是美好的未来,市场秩序和自由精神将在此得到发扬,公平与正义的光辉将在此闪耀光芒,她相信平等和努力,尊重人性与善良。建设廉洁的城市,赋予其竞争的力量,应是生活在这座城中的每个人矢志不渝的追求。(罗松龄、石野樵)

责任编辑:严张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了解更多请移步微信公众号
0条评论
相关推荐资讯
海报
中陶网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