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的淘汰率或许是好事

来源:中国陶瓷网 2012-08-04
阅读量:1622

    近日,笔者每每走进中国陶瓷总部基地,总会听到一阵阵机械的轰鸣声。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不少企业正在加紧布置自己的展厅。这其中既有一些行业“新手”,也有一些在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将”。而这些展厅基本都是赶在10月份左右完工,显然正是为今年的秋季陶博会在做准备。

    2012年7月26日,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秘书长缪斌发表言论指出:2011年陶卫企业数量减少了10%,也就是100多家企业消失了。因此,反观今年7月中旬闹得沸沸扬扬的宝丽瑞嘉与金莎玉事件,就显得微不足道了。难怪有行业人士预测,这些才仅仅是开始而已。于是一时间,关于行业形势严峻的言论比比皆是。似乎2012真的就要世界末日了。可是,正在耳旁响起的轰鸣声却告诉我:现实远没有这么糟。

    诚然,现在行业有许多陶瓷企业的经营状况不佳,但这就像是新陈代谢一样,新旧交替,才能永葆活力。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基本上全是民营企业的陶瓷行业,必然存在着一定的优胜劣汰。“强者胜,败者退”这就是大自然的法则,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尽管有一些企业可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倒下了,但依然很多新的企业从后面赶来弥补这一空白。

    据一项数据显示:目前陶瓷行业最大的企业在全国所占的市场份额连2%都不到。这与动不动市场占有率就达到20%、30%的一些家电行业来说,实在是少得可怜。不过这也说明目前的陶瓷行业正处于充分竞争阶段,因此,10%的淘汰率尚属于正常范围。其实,如果换个角度,从行业的整体发展来看,10%的淘汰率或许反而是好事。

    众所周知,尽管现在我国陶业的发展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与一些西方国家相比仍然有一定差距。而差距表现在:1.劳动生产率低,企业的生产效率和集约性较差;2.出口数量多,但是产品档次较低,容易受国外政策影响,如去年大兴的反倾销“热潮”,就使我国陶瓷出口蒙受巨大损失;3.产品品种和花色不够丰富,难以适应多元化的需要;4.产品创新能力不足,导致产品往往缺乏新意,难以满足国际市场不断变化的要求。

    为了改变这一情况,整个陶瓷行业都必须行动起来。而充分的竞争环境,就能够使不同企业在产品质量、店面环境、服务态度等各方面都形成最鲜明的对比,从而让消费者可以通过这样的比较选择价廉物美的产品和服务,同时促使商家针对市场反馈的信息迅速做出反应,进而改进自身可能存在的不足。另外,根据经济学原理,面对面的竞争模式能够形成一定的集聚效应,无形中增强所售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扩大产品销售的辐射范围,最后做大市场这块美味的蛋糕。

    因此,正所谓:“有竞争,才有压力;而有压力,才有动力。”这10%的企业淘汰率正像那条在后面追赶的鲶鱼,保证了我们行业能够始终拥有不断向上的活力。(文/李凌)

注:本言论为作者一家之言,不代表本网观点。

责任编辑:林飞雄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了解更多请移步微信公众号
0条评论
相关推荐资讯
海报
中陶网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