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资讯









在“史上最严酷楼市调控”的2011年,“限”字当头。不明就里的人,会简单理解为打压市场、打压房价。但在业内看来,却是房地产去泡沫化,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秘书长苗乐如就是持这种观点的专家之一。
“降低房价是一种去泡沫化的手段,但价格与泡沫并不能简单地画等号。”苗乐如说,“去泡沫化也不是单纯的降价,而是让房地产业获得可持续发展。”
企业自然追求可持续,而刚需就想知道何时出手。在苗乐如看来,这两个问题并不矛盾,因为经过调控,楼市去泡沫化已取得成效。
调控是办市场办不到的事
存准率刚刚下调,紧缩了整整一年的货币政策似乎又有了新一轮宽松的迹象,中国经济也仿佛再度踩上了油门。但是,这一切,并不包括楼市调控,“进行到底”的呼声不仅来自民间,也出自中央政府。如何看待这一切?苗乐如说:“宏观调控就是办市场办不到的事情,不要把宏观调控理解为打压市场。”
按照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理论,市场就是逐利的。但是,“房地产是一个特殊的问题,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民生问题。”苗乐如说,“明年,楼市调控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虽然这是迫不得已的办法,但是这与中国房地产业的基础、环境有关。”在他看来,在一些地方,房价确实过高,影响到了社会分配的公平机制,所以,楼市调控虽然是以行政力量干预市场,但在特殊时期有着特殊的作用与道理。“在很多西方国家,都是以物业税、房产税等经济手段来进行市场调节。”苗乐如说,他相信待中国房地产业实现健康持续发展之后,调控也将会被经济手段所取代。
房价如何才算回归理性
不同的人对待理性有着不同的理解。如今,在调控的作用下,一些地方“房闹”的出现,使人相信,房价的确在走下坡路,房价的“拐点”也在很多机构看来已经显现。但是,市场的观望情绪依然很重,刚需们最想弄清楚的一件事就是:房价什么时候降到底?
所以,对于房价有了很多种猜测。谢国忠说,单平米价格应该回归到工薪族两个月的税后薪金;而陈光标喊出要以2005年购房价格的90%出售个人多地房产,更让人不免琢磨:这会不会将是调控后房价的最低点?
“按照联合国曾有的一个定义,合理的房价是一套房子的价格是一个家庭的年收入的5到6倍。”苗乐如说。但是,这又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定义。“因为没有考虑到人口的流动性。”他说,“毕竟是要承认有一部分是先富起来的人,他们家庭收入是比别人高的。所以,不同的人对于房价的合理性存在不同的定义,而这也影响到房价的走势。给富豪开发的房屋和给工薪族开发的,就会不同,人口涌入程度较高的地区,房价也自然会水涨船高。”
而至于刚需何时应该进市,苗乐如分析称,一要看自己的能力与需求,二要看去泡沫化的程度。前者是因人而异的,但对于后者,却是对所有人都一样的。“去泡沫化已经取得了成效。”苗乐如说。
开发商要学会当农民
过去几年,是房价节节走高的几年,也是房地产业空前拥挤的几年。苗乐如认为,这其实就是泡沫产生的过程,而调控无疑起到了挤出效应,对于房企而言,便是暴利时代的终结。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在各种富豪榜上,房企老板的数量从过往几年的暴增到如今的锐减,也看到听到很多企业渐渐剥离房地产业务的新闻。“我们并不希望看到企业因为觉得做房地产能赚大钱、快钱就纷纷扎堆,这不利于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苗乐如说,“在挤出效应之后,剩下的房企应该学会当农民,不论天气好坏都要种好自己的地。”
在他看来,这其实就是说,企业要练内功,要讲创新、提升内部管理。“过去的暴利时代,使得开发商不需要追求这些,如果没有调控,开发商可能永远都在建造‘毛坯房’,而对住宅产业化、绿色低碳技术等等永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还有,房企是否永远都要守着一二线城市,那三四线城市的建设,又有谁来关心?”
很多年前,当深圳房企“非40%以上利润不做”之时,万科却喊出“高于25%利润不做”的口号。苗乐如对此深有感触:“唯有暴利时代终结,才能去泡沫化,让房地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