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资讯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15日公布了对中国金融部门进行的首次“金融部门评估规划”(FSAP)成果报告《中国金融体系稳定评估报告》和《中国金融部门评估报告》,指出中国金融体系总体稳健,同时呼吁中国进一步改革金融体系,以应对全球经济风险,促进经济增长。报告称,假设中国房地产价格下降30%,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影响亦有限。(11月16日《经济参考报》)
关于中国金融风险,或许一直让公众牵挂,到底有没有风险,风险有多大,尤其是房价大跌会不会影响到到金融业,这些猜测是必要的,也是对中国金融业的一种提醒。
目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就是IMF对中国金融部门进行了“金融部门评估规划”,报告指出,中国金融体系总体稳健,有效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报告显示,假设中国房地产价格下降30%,由此造成的银行业资本充足率下跌将不到0.25个百分点,影响有限。在最严重的假设情形下,15%的开发贷款和土地储备贷款以及7.5%的个人住房贷款成为坏债,银行业整体资本充足率将下降1个百分点,但没有银行资本充足率会跌破监管红线。
针对IMF及世界银行的报告,央行认为,报告对我国金融体系的评价是客观、积极、正面的,对我国金融体系未来改革建议是富有建设性的。
看来这份报告皆大欢喜,给央行一个笑脸,给公众一个交待,也让中国金融业吃了一个定心丸。但笔者觉得中国房价若跌30%对银行影响有限,但防范应该无限,防范措施不能少,金融业的改革步伐不能慢,而应该加大改革力度,提高金融防范措施,从而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
尽管影响有限,但综合分析风险还是存在的。一是报告也客观地指出了风险。报告指出,中国的信贷、房地产和债务等问题单独看,都处于可承受范围,但这些问题如果一起发作,将令国内大型银行面临系统性风险。可以看出,如果防范不能到位,这些问题综合爆发,就会有灾难。二是报告也指出中国的金融部门面临着几个近期风险:快速的信贷扩张导致贷款质量恶化;影子银行和表外活动导致银行脱媒现象加剧;房价下跌;全球经济形势不明朗,这些近期风险更应该注意,不能松懈,或者沉醉于喜悦之中,听不进去不同意见就此建设,似乎央行也颇有微辞,认为报告中还存在个别不够全面、不够客观的观点,所提出的某些改革措施的具体时间框架和优先顺序等建议尚需结合我国实际深入研究。三是报告提出了中期脆弱性也在增加,可能会妨害金融体系为支持未来经济增长而进行的必要调整。就是说如果让这样的情况继续下去,将给金融业带来进一步的风险,加大风险投资。四是如今一些地方出现的资金链断裂问题,也对金融业是一种影响,比较明显的是民间借贷的存在,促使了浙江河南内蒙古成高危区,对此金融业更应该引起注意,要提高警惕。
影响是有限,风险也存在,那么IMF对我国金融业的建议应该洗耳恭听,更应该重视,不能认为别人说的就不切合我们的实际,或者说是不痛不痒。
这就要求我国金融业在继续回避风险,完善金融服务的同时,要防范无限化。
首先,要继续推进金融改革,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尤其是影子银行要进行改革,同时让民间借贷从地下走到地上,给其名份,让其能发挥作用,不能因其没有了监管而影响了金融业发展。
其次,加大金融监管。金融监管是有限防范风险的举措,更是不可少的,是让监督常态化,让监督随时随地跟踪,从而彻底防范风险。
再之,完善金融市场机制机制,促使金融稳定的框架出台。金融市场化机制建设可以更好地发挥金融业的主动性、积极性,更可以有限防范金融风险,让各银行自己身上有担子,有任务,从而完善金融业市场机制。(文/白峰)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