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内需或使陶瓷企业“起死回生”

来源:九正建材网 2011-11-06
阅读量:1128

    9月中旬,欧盟反倾销终裁结果公布,将对原产中国的陶瓷征收最高达69.7%的惩罚性关税,执行时间从2011年9月15日0时起至2016年9月14日24时止。这一结果,无疑让本来就不景气的中国陶瓷业雪上加霜。有报道称,欧盟反倾销影响到中国1440多家陶瓷生产和出口企业,估计将有1/3企业面临着转型或关闭,数万陶瓷业工人丢失工作岗位。为此小编采访了广东佛山市陶瓷行业协会专业人士。

    全国各大建陶产区的大面积停窑现象对我国陶瓷业有什么影响?

    专家:反倾销对出口、对整个行业肯定是有影响的,但并没那么严重。陶瓷行业本身并不是出口依赖型行业。以2009年为例,我国瓷砖总产量为64.24亿平方米,出口仅为10%。2010年是我国出口欧盟瓷砖的高峰年,但也只有6200万平方米,而当年我国瓷砖总产量为75.76亿平方米。从这组数据看,即便把出口欧盟的数字都减掉,也不可能导致1/3的中国企业倒闭。所以,不能把我国陶瓷企业现在面临的问题全推到欧盟和反倾销身上。

 

    国内大量陶瓷企业产能闲置、各大产区大面积停窑,更多的问题,是不是国内需求在下降?

    专家:我认为还是和国内的一些因素有关。本来陶瓷行业是应该利用2008年金融危机来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整体升级的。但因当年政府出手救市,让本就应该升级换代的陶瓷业喘了口气,从而又一次冲动地扩张了产能。据我了解,2006年以来,我国建陶产业每年都要增加数百条生产线,造成大量产品特别是低端产品库存积压。可以说,是当年没采取“长痛不如短痛”的战略转型,才造成了陶瓷产业的今天。

    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因素导致了陶瓷业的积重难返?

    专家:国内持续的严重通胀使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加上劳动力成本提高,以及人民币汇率升高等原因,也是目前陶瓷行业大面积停窑的原因。特别是在今年一系列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下,陶瓷产品的成交量明显下滑。

    怎么才能改变这种被动的情况,让陶瓷业咸鱼翻身?

专家:陶瓷业必须实现转型发展,把产品的主要方向对准国内需求,特别是要抓住未来保障房建设的机遇,生产出更多质优价廉的产品,同时要围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的思路,调整生产和产品结构,尽快让中国陶瓷业渡过严冬。

 

责任编辑:林飞雄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了解更多请移步微信公众号
0条评论
相关推荐资讯
海报
中陶网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