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资讯









港年耗用石材庞大,高逾1,500万公吨,当中有逾30%会从本地的石矿场供应、10%从工程地盘开山劈石,以工地碎石机制成,剩余的则依赖从内地市场的供应。不过,港府与工程承办商的石矿场合约将由2009年起陆续届满,使本港的石材供应量下降。
蓝地、石澳和安达臣道石矿场去年分别为港“贡献”出110万、70万和240万公吨的石材,当中石澳石矿场已重整合约,把2005年届满的合约期延至2009年。蓝地石矿场的合约,本于2007年届满,当局已研究开展8年期、600万公吨石料的新合约,但每年仅可供应75万公吨石料,使石矿场未来数年石材供应渐趋下降。
土木工程拓展署土力工程师许桂生日前与传媒参观石矿场时表示,石矿场石材供应只可维持至2015年,港府在新石矿场选址上困难重重,相信长远供应本港的石材须依赖内地。他说:“本港环保要求日高,矿石场爆石时产生的噪音、灰尘、空气污染,都难以处理,除非有解决方法,否则难以找到新石矿场的选址。 ”
虽说可从内地输入石材,但内地经济发展和环保要求,使石材供应造成紧张。土木工程拓展署矿务及矿务总监谢少雄表示:“本港长远须依赖从珠海市输入石材,但内地经济迅速增长,建筑工程也多,对石材需求急增,自然供应会较紧张,内地更开始讲究石矿场选址要环保,使石材来价会较现在来得波动!”
土木工程拓展署已于1999年起与珠海市国土资源局联系,了解未来石材的供应最新情况,以策划本港日后的石材供求。港府在今年3月与珠海市国土资源局会面,发现珠海市石矿场数目将会因环保原因而锐减至不多于15个。虽然近年本港工程已减少,在内地预制组件才运来港装嵌的工程也多,但港府仍须急谋对策解决。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