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马弯弓三彩展雄姿

来源:中国艺术品 2006-08-19
阅读量:1493
    我国唐代经济繁荣,空前强盛,陶器工艺成就显著,唐三彩艺术陶代表了盛唐时代工艺的雄奇典雅、雍容华贵气象,它是唐代陶瓷生产中的一支独放异彩的奇葩,是我国古代艺术宝库的珍品。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陶器,从汉代铅釉发展而来。它将坯体烧制至1100℃左右,施彩后,再以800℃的温度烧成。三彩并不只限于三种色彩。一般有绿、黄、蓝、白、紫、褐、酱等多种色彩,但以黄、绿、白为主。唐三彩的釉质的主要成分是硅酸铅。唐三彩始于初唐,辽代仍流行。 

      唐三彩器物品类极为丰富。生活用器有瓶、壶、罐、钵、杯、盘、碗、盂、烛台、枕等10多种,明器中除家具、车马、楼阁以外,主要以人物和马、骆驼俑数量最多,也最为精彩。人物俑有文武官俑、舞乐俑、天王俑等。人物俑造型逼真而生动,大多具有唐人的审美习俗,女性丰满,男性伟岸,天王武士健壮威武,与敦煌石窟壁画的描绘几乎相同,其中少数民族和非洲黑人陶俑亦极具特征,表现了盛唐时期我国人民和各国人民友好往来的情况,及当时社会崇尚佛教的风气,也说明了唐代艺人塑造形象的高妙手段。 

      俑是中国古代陪葬于陵墓中的偶人,属于明器的一种。其质料以陶、木、泥为多,陶质品种有灰陶、彩绘陶、铅绿釉陶和彩色釉陶等品种。分人物和动物俑两大类,另有二者兼备俑。盛行于战国至隋唐,其中以秦始皇陵出土的彩绘陶兵马俑以及唐墓中出土的彩色釉陶田女俑、武士俑、骑俑、歌舞俑、镇墓兽俑、天王像俑等最为著名。 

       唐三彩陶骑马射猎俑为唐代之物。距今已有1300年的历史。三彩绞胎釉陶通高36.2厘米,长30厘米。该器为一雄健陶马,四肢直立于长方形底板上,马头微垂,两耳高耸,双目圆睁,神情机警。鬃毛分梳于马的前额两侧,眉骨突出,胸肌丰满。扎尾,作站立状。背铺毡垫,马身施酱色绞胎釉,马背鞍、鞯俱备。马鞍上骑坐一武士,头扎黑色幞头,面额丰满,身着圆领紧身长衫,下穿长裤,腰系丝带,衣角迎风飘卷,服饰施绿、黄两色绞胎釉,足登尖头毡靴,紧踏马镫,腰间左挂长剑,右悬箭囊,侧身仰面,凝视高空飞翔的猎物,双臂作张弓搭箭射放状。造型生动,风格写实。该俑作者抓住武士在逐猎过程中那种紧张敏锐的神情与骏马间歇静立的舜间姿态,把两个不同形象,融为一个艺术整体,在静中求动,从而引起观者联想起唐人“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堕双飞翼。”诗句的意境,可谓人雄马骏,相得益彰,是唐三彩中罕见的艺术瑰宝。(信息来源:中国商报-收藏拍卖导报 赵智强、赵文婧) 
  
  
  
  
责任编辑:白秀芬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了解更多请移步微信公众号
0条评论
相关推荐资讯
海报
中陶网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