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牌误区种种

来源:中国陶瓷信息资源网 2006-07-18
阅读量:1737
      现代企业已进入了品牌竞争时代,名牌已成为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有力武器,没有名牌的企业在竞争中就会显得软弱无力。特别是随着中国加入WTO后。海外名牌产品纷纷抢摊登陆,大量涌入国内市场,对国内企业形成了更加严峻的挑战。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名牌战略的实施,从创名牌、保名牌的过程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但是,由于当前不少企业在对名牌的理解和创建上陷入了误区,致使名牌战略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我们只有走出这些误区,破除对名牌的误解,才能在实施名牌战略中做到有的放矢,从而使名牌战略得以正确顺利实施。  
  
      误区之一认为名牌是靠广告吹出来的 

  实施名牌战略,广告宣传非常必要。因为广告是不可缺少的营销手段,通过广告可以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轻视广告的作用是错误的。但广告只是名牌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不等于名牌建设的全部。名牌之所以成为名牌,最根本的是要练好内功,在产品质量、研发水平、企业文化等方面狠下功夫。许多企业为了争得名牌地位,脱离了练好内功这个艰辛的基础工作,把创名牌的主要精力放在打广告上,想方设法像“造市”那样“造名牌”,这显然是不对的。 

  误区之二认为名牌是靠评奖评出来的 

  近几年,各种五花八门的评奖活动层出不穷,有些评奖机构以评奖评优为名借机敛财,企业只要交出所谓的“评奖费”,就可能稳操“奖”券,就可以买来名牌。于是有的企业便利用社会上各种变相的评优颁匾活动,花钱买“驰名品牌”称号。买来名牌称号后,他们就认为自己已成为名牌了,陶醉于某一区域范围内暂时的领先优势,缺乏走出小圈子的谋划和准备,面对外来品牌的竞争更缺乏应对的考虑,不在提高自身素质上下功夫,结果导致名牌很快“夭折”。事实上,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只有市场和消费者才是评判产品优劣的权威,没有严格的企业管理,没有高质量的产品,没有完善的服务等等一些过硬功夫,单靠花钱评出来的“名牌”最终会保不住。 

  误区之三认为名牌可以仿造 

  创新和特色是名牌的生命,只有不断创新求变,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个性。才能使名牌活力长存。但有的企业在创立自己的产品牌子时,不是刻意求新,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而是一味地模仿别人,看到同行业某个产品在市场上走俏,便仿而效之。他们自认为这是创立名牌的一种捷径,殊不知,模仿就是模仿,永远仿照不出真正的名牌,而且还容易吃官司。 

  误区之四认为名牌就是高档高价 

  在一些人看来,只有价格高,档次高,名气才越大,才能称其为名牌。因此,不少企业善于在追求商品价格和档次上做文章,动辄就是“帝皇风范”、“贵族气派”,甚至有的以名代实,恃名抬价,凭牌子卖高价。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些煞费苦心弄出来的“精品”、 “极品”,不少都因价格太高而无人问津。其实,名牌并不一定就是高档高价,有些档次、价位高的产品确实迎合了一部分消费者追求高消费的心理,但并不是说所有的品牌都要高档化,价廉物美同样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同样能成为一个有实力的品牌。法国最大的营业额达40亿法郎的服装碧丹蔓总经理若莱斯曾说过,“我们8个牌子的服装,只有箭牌衬衫是高档的,占总值的15%,其他牌子全是中、低档,但是,它们全是名牌。” 

  误区之五认为名牌可以速成 

  名牌不是天生的,它是靠企业干部职工踏踏-实实干出来的、创出来的。创名牌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不可能依靠某一个所谓的金点就就速成了。它如同一个人一样,历经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历经风风雨雨走向成熟,历经无数艰辛走向成功。但是,一些企业由于存在“速胜心态”,在创名牌时急功近利,急于求成,靠“虚火”催生了不少“速成名牌”、 “泡沫名牌”。终因缺乏可信的长远规划和脚踏实地的创功,导致这些名牌只能是昙花一现。这被大家称作“你方唱罢我登台,各领风骚两三年”。 

  误区之六认为名牌可以一老永逸,终身享用 

  由于科技进步带来产品开发很快,又由于消费者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不断追求新产品、新款式,还由于名牌产品会受到假冒伪劣商品这些“洪水猛兽”的;中击等原因,名牌也会随时淘汰。今天也许风头正劲,明日可能会成为凋落黄花。一些企业一旦名牌到手就认为可以一劳永逸了,大有“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气势,这显然是错误的。我们要认识到,名牌的产生保护和发展是一个不断淘汰的动态过程。名牌决非终身制,它只有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创新,才能使生命力得以延续。否则,停止不前,不注意创新和保护,落个“身败名裂”的下场也不足为怪。 

  误区之七认为中小企业不能搞名牌 

  名牌是由小到大不断成长起来的,大企业能创名牌,小企业同样也能创名牌。海尔1985年开始搞名牌时,只是一个亏损147万元的小企业,但张瑞敏靠“砸冰箱”砸响了牌子,提高了知名度、信任度和美誉度,不失为创名牌的聪明之举。所以,中小企业也要有创名牌的气概、创名牌的胆略和创名牌的功夫。 

  误区之八认为地方名产也是名牌 

  眼下,许多人(或企业)存在这样一种错误观念:地方名产也是名牌。其实,名牌是产品符合市场需求的综合标志,它是市场竞争的产物,是在激烈竞争中奋争出来的,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它有商标、商号,是独一无二的。而地方名产只是一种产品,它没有商标、商号,谁都可以套用,因而它不是名牌。如“北京烤鸭”、“重庆火锅”等就不是名牌,仅属地方名特产,而“全聚德”、“同仁堂”等则是名牌。 

  误区之九认为名牌质量只要经久耐用就行 

  现代社会的质量现已超越了经久耐用的范围,向着为用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方面转变,新的市场结构和新的消费需求要求产品质量不仅要技术指标可靠,还要在适用性、款式、包装、服务等方面提高质量。因此,现代意义的名牌质量已延伸为包括品种、价格、包装和售后服务乃至管理程序、工作作风等在内的广义质量概念。那种把质量局限于“经久耐用”的看法显然已经过时。实施名牌战略要树立现代意义的质量观,从多方面入手,努力提高名牌质量。
责任编辑:白秀芬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了解更多请移步微信公众号
0条评论
相关推荐资讯
海报
中陶网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