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陶瓷学院霍冠华:不遗余力培养陶艺新一代人才

来源:《创新陶业》 2011-08-05
阅读量:3560

  与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霍冠华的再次见面,他的身份在原来基础上,稍稍有所不同,已是被聘请为佛山首个陶瓷学院的兼职教授了。见面的感觉依然是为人亲切、个性内敛,话语平实而深刻,但这次,他跟记者分享了关于培养石湾陶艺未来接班人的看法,他对4年后的石湾陶艺发展有一番新景象的期待。

佛山陶瓷学院兼职教授霍冠华

    愿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记得爱因斯坦说过,“人生的价值,应该是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看他取得什么(名气)”。这句话用在霍冠华身上很是贴切。在他自己经营的冠华窑中,随处可见展翅高飞的雄鹰。这其实跟他性格有很大的差异, 雄鹰是奔放、高调,偏在生活中的霍冠华就是一个很低调很平和的人,他就是不喜张扬而内敛的“鹰王”。霍冠华师承石湾鹰王曾良后,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获得了国家级的荣誉。但他却不是把学来的手艺当做敝帚自珍,不担心“长江后浪推前浪、枯树老枝长新枝”,相反,更喜欢与人探讨和分享,对石湾陶艺倾注深沉的爱,希望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

  因此,当被评为佛山首个陶瓷学院的兼职教授时,他却欣喜万分地说:“只有佛山有属于自己的陶艺学校,我愿意把所学的知识义无反顾地奉献。而且在自家石湾办陶艺学校,已经是我们10年的梦想了。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去担任传道的角色。”目前,霍冠华正等待着为陶艺学院第一届新生授课的具体时间通知。

  此外,霍冠华还透露,在担任陶艺课程时,会物色有陶艺潜质和肯下苦功学习石湾陶艺的学生,并可能直接吸纳为入室弟子。

    期待石湾陶艺更上一层楼

  据了解,到目前为止,作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二级学院的佛山陶瓷学院在陶艺设计专业已经顺利招生百余人。 同时,在佛山政府和学院的共同努力下,师资也是前所未有的丰富。课程将由中央美术学院高级教授和国家级陶瓷艺术大师合共30余人担任客座教授。

  “现在是石湾陶艺的鼎盛时期。”霍冠华表示,办本土的陶艺学校,能把石湾陶艺推高,更上一层楼。佛山政府从实际出发,结合陶艺的渊源,从基层中培养实操性的陶艺人员,充实陶艺技术力量。与以往吸收景德镇陶艺高校学子过来学习石湾陶艺的传道意义不同,本土办学是走一条有特色的发展道路。教育的针对性更强,所培养的学生可以与社会的接轨一步到位。

  霍冠华总结了多条办学的优势。如,首先,办学的基地选在石湾,学生可以直接受到石湾陶艺的熏陶,指导老师又是专行专业,所以接触的都是对口教育。第二,学生在四年的学习中很容易立志向,对未来毕业后的发展方向有明确目标。第三,陶瓷艺术和陶瓷工艺是必须存在一定的火花碰撞,但目前部分美术系、雕塑系的学生理论性强但动手能力差,那就很难把工艺和艺术间擦出火花,也好比“皇帝的新装”那般自欺欺人。但佛山陶瓷学院的学生本身是经过考试选拔的,文化素质高,又会在国家级陶艺大师指导下培养其动手能力和拓宽其眼界,从而也就避免了“眼高手低”的尴尬。

  凭着多条的办学优势,霍冠华深信,正有了佛山首家陶瓷学院,石湾陶艺以后将会有另一番的景象。

    借玩味之趣愉悦创作

  要是说艺术是一场严肃的游戏,那玩味的心境,于艺术家来说,是不可多得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试想,粘土在巧手与思想交锋的刹那,创作者整个人儿都振奋苏醒过来了。当陶品形状慢慢被丰满,这感觉,如小孩在玩耍,无拘无束,心无旁贷,仿佛为生命添加了一种幸福的魔力。

  最近,霍冠华的新创作品《愉悦》所选的题材是一对鹰父子。作为父亲的鹰没有霸气外露,而是偎依在儿子的身旁,恬静无闻,表现了护犊情深。爱护之情表现得恰到好处,鹰父保留沉稳的性格,没有张开翅膀为儿子挡风雨的柔情,而鹰儿子的眼神流露着种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期待。

  作品《愉悦》中的鹰父子身上披着斑驳的小白点,玩味的感觉彰显得更重。听霍冠华解释说,那是石湾传统陶艺的一种上釉手法,名为点珠釉。点珠釉的手法,一般是用在动物禽鸟身上,或者大佛的慈目上。把它用在《愉悦》上,更显得田园味浓,是一件玩味之作。(文/廖俊敏)

责任编辑:罗丽明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了解更多请移步微信公众号
0条评论
相关推荐资讯
海报
中陶网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