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桦甸:着力发展陶瓷产业 打造“东北瓷都”

来源:《创新陶业》 2011-08-04
阅读量:2067

    桦甸概述

    吉林桦甸经济开发区是2002年11月29日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设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享有省政府赋予的优惠政策和管理权限。桦甸经济开发区资源丰富,产业基础雄厚,交通便捷,投资环境优越,充满了活力。

    吉林桦甸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为36.2平方公里。依托资源优势整个区域按功能划分为陶瓷工业、油母页岩能源、综合工业和商贸生活四个区。其中:陶瓷工业园区5平方公里;油母页岩能源工业园区14.81平方公里;综合工业园区13.43平方公里;商贸生活区2.96平方公里。目前,重点发展的是陶瓷工业园区。

    得天独厚的优势

    桦甸市地处敦化———密山岩石断裂带之间,特殊的地质构造使这里蕴藏了十分丰富的矿产资源,非金属矿产中的钾长石、钠长石、正长细晶岩、硅石、瓷石、滑石、方解石、铝矾土、沙瓷土、灰黏土、灰黄黏土等都是生产陶瓷的上好原料。最近的一次勘查结果表明,这里可直接用于陶瓷生产的原料达10余种(一般地区有3-5种主要原料就可满足生产)。不仅品位好,可以生产中、高档陶瓷产品,而且分布集中,平均运输半径仅60公里。此外,桦甸市具有充足的电力、丰沛的水资源、廉价的劳动力,辐射东北市场的物流成本低,让投资者对在这里发展陶瓷产业产生了很高的收益预期。

    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发展陶瓷产业的得天独厚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为桦甸市的决策者们所注目。2005年,经过反复调研,市委、市政府决定规划设立陶瓷工业园区。

    桦甸经济开发区副主任吴兴国告诉记者,发展陶瓷产业,桦甸充分考虑到了地域优势和市场空间。东北三省和内蒙古既是陶瓷工业欠发达地区,又是陶瓷产品需求旺盛地区,仅吉林省的瓷砖年消费量就在8000万平方米左右,而本地产品所占份额不到3%。桦甸如果形成规模生产能力,仅仅靠运输优势和成本优势,就完全可以覆盖东北、内蒙古等周边市场。

    发展陶瓷产业意义重大

    随着日晖陶瓷的日产1.2万平方米的生产线在上个月试车投产,桦甸市的陶瓷工业园现在已显露出其作为当地一个新工业隆起点的“冰山一角”。到目前为止,位于桦甸经济开发区内的这一陶瓷工业园已入驻5户企业,除已经投产的这一条新生产线外,尚有8条生产线正在建设。

    分析人士认为,对桦甸市的地方工业经济而言,发展陶瓷产业意义更加重大。

    在经济效益方面,仅从目前落户的这5户陶瓷企业看,其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728亿元,相当于桦甸经济开发区目前所有其他类型企业总产值的一半;每年可实现税收总额为3385万元,比桦甸经济开发区今年预计的财政总收入还多。桦甸经济开发区如果要实现翻番目标,在路径上恐怕首先要考虑发展陶瓷产业。

    在社会效益方面,发展陶瓷产业必然会给当地带来相关产业和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就业压力的缓解。仅以目前已经达产的企业为例,一条生产线可以解决200人的就业问题,目前的5户企业(每户两条线)全部达产后,可以提供2000多个就业岗位。此外,目前吉林省的建筑陶瓷年消费量达8000万平方米,市场空间非常广阔。

    正因如此,桦甸市政府已经得到了吉林省、吉林市政府的支持,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同时,计划在2012年以前,引进生成陶瓷企业20户,实现产值10.8亿元,使陶瓷产业真正成为桦甸市当地的一个支柱产业———就像他们已经喊出的广告语:打造“东北瓷都”。

    陶瓷工业园规划

    早在2005年,桦甸经济开发区出资5000万元收购土地,作为陶瓷工业园区的规划用地,并在当年底顺利完成拆迁工作。相关部门的工作都到了年终收尾阶段,但为了保证园区能在第二年按时开工,开发区建设局动用各方关系,把勘测、设计单位的业务人员请到桦甸,进行园区规划的编制和测绘工作。经过近1个月的高强度工作,终于赶在2005年关之前,完成了陶瓷工业园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为园区能在今年如期开工打下了坚实基础。

    现在,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已经形成,项目建设开局良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达2.6亿元,将新建道路13条、大桥1座,供水厂、变电所、燃气站、污水泵站各1座,供热站3座,铺设350门的通讯光缆。目前,园区内的发展大桥和两条主干道,基础设施及征用项目用地已完成投资累计上亿元并全部完工。

    优惠的产业政策

    桦甸经济开发区制定了陶瓷工业园区的优惠政策和准入条件,着力打造“政策洼地”。他们提出,对固定资产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陶瓷生产项目,入区企业每投资一条生产线,园区将负责协调办理1000万元的流动资金贷款;对投资5000万元以上、投资密度达到2000元/平方米的项目,将由园区出资为企业征用土地,交付企业使用10年;在企业基本建设和生产经营期间所发生的本级行政事业性收费一律减免;对所需能源及原材料执行最低价格标准。

    优厚的政策带来的不仅是发展的良机,更是企业前进的助推器。对此,早在2004年8月就已入驻园区的洪义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洪国是深有感触。他说,当初选择在桦甸投资建厂,主要是看中了这里丰富的矿产资源,没想到陶瓷工业园区成立后推出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更是让企业如虎添翼。截至今年5月底,洪义陶瓷已经累计投入资金3300万元,日产墙地面砖5000平方米,产品供不应求,每天都有不少外地客商揣着现金在厂内排队等着要货。良好的市场前景及优越的发展环境,让王洪国信心大增。据了解,洪义陶瓷今年将再投资3000万元,新上第二条生产线。(记者/张 扬)

责任编辑:罗丽明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了解更多请移步微信公众号
0条评论
相关推荐资讯
海报
中陶网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