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振鹏:非常人 非常界 非常道

来源:《陶瓷信息》 2011-07-22
阅读量:4056

    设计师档案:

    姓名:方振鹏

    公司:北京艾方环境艺术设计有限公司

    设计师简介:

    中国第一批高级工业设计师证获得者;美国室内设计协会会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中国著名设计师。
1988年就读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1989年日本留学获硕士学位;1994年——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任教至今(客座);2000年成立北京艾方环境艺术设计有限公司(I-FANG设计)

    主要作品:

    2001~2007年——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办公楼室内设计(北京)
    2002~2007年——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广州总部办公楼室内设计
    2002年——山东济南舜风世纪花园小区整体规划、样板间设计 
    2002年——山东济南舜风世纪花园会馆室内设计
    2004年——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办公楼室内设计
    2001~2003年——中国科学院55周年成果展整体设计
    2004年——山东淄博海关办公空间设计
    2005年——潍坊大舜天成小区规划设计(40万平米)含部分建筑
    2006年——潍坊市经济开发区行政服务中心室内装饰设计 
    2006年——潍坊大舜天成健身馆、幼儿园建筑设计
    2006年——烟台宏河房产售楼处设计
    2007年——北京乐购数码卖场设计
    2007年——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办公楼室内设计(北京)
    2009年——别墅建筑设计(山东)

    所获荣誉:

    《山东济南舜风世纪花园会馆》获2005年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

    《淄博海关》获2006年全国十大设计最佳观摩奖

    《安丘会所》获第五届(2007)现代装饰国际传媒奖年度室内设计大奖

 

    设计理念:

    本案为游戏传统——北京安利新空间,以“模数”概念构建空间,把立体的变成平面然后再把这个平面变成立体,就会发现后面的立体和前面的立体居然有了本质的变化。

     以模数关系为构造的基础,将立方体变成可以任意组合的方盒子,根据需要组合成桌子、茶几、书架等各种生活用品,甚至是建筑。本案中的天花,图案、书架都是以最基本的形状通过变幻而成。

     其中自然倾斜的书架不仅可以放置一本书就是连一张纸也也不会变形,能够解决书没有放满而引起歪倒和变形的问题。

    “界”与思维的禅境

    方老师曾为其设计系列丛书的名称而绞尽脑汁。翻开老子的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令他茅塞顿开,于是“界可界,非常界”便清晰地表达出来他久久思索的关于界的冥想。设计是处在界和界之间转换和模糊的界定关系,一旦对原来清晰的界线开始产生模糊的冲动时,新的界便会产生。

     那什么是界?由多面体围合起来的空间的内外分割点为界,一个物体的两个面或者多个面相交而形成的边缘为界。从造型艺术来看,设计需要解决的就是形态的结尾,而这个结尾就是界。比如:服装的领口和袖口、建筑的墙体和柱网之间的关系、桌子的脚和面的接口等都是属于界的范畴。

     所以,无论是空间、建筑、家具或者其他,所有的设计都囊括在界的调度之中。

     然而,界是时空的、运动的、甚至是不可描述的,和道一样。正如,有人问他,5年以后室内设计流行什么风格,他会明确地说,不知道,因为从来没想过。如果有人问他设计灵感的来源,他仍然会说,不知道,每个人的思考方式不同。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他用行动和作品来表达。

    “玩”出空间模数

    四大现代建筑大师之一勒·柯布西耶运用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人文主义思想,演变出一套“模数”系列,这套“模数”以男子身体的各部分尺寸为基础形成一系列接近黄金分割的定比数列,他套用“模数”来确定建筑物的所有尺寸。

     中国古代的建筑和构成,最大的秘密也在于模数的魅力,那些窗花、雕饰纷繁复杂的图案背后,其实就是一些简单的方块。虽然表现形式比较多样,但本质不变则是一个永恒的原则。 

    方老师同样有一套空间“模数”。不少人的童年时代都有玩积木的经历,通过方形、矩形、多边形、圆形等简单的形状,就能搭建出生活中的楼房、亭榭,汽车、轮船,桌椅、板凳等各种各样的造型。积木与模数概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设计就是这样,无论是中西,还是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可以像童年时代的积木游戏,用一些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方块演绎出来,关键是如何发现。

     他认为这些模数当中并没有什么密码,关键是设计师要有颗童心,像孩子一样无拘无束地去“玩”,这样往往能做出令人意外的效果。比如,以前没有注意到,平面可以平移来做成立体,立体也可以投射做成平面的,再放大,缩小,改变材料,或者变换色彩,就可以做出不一样的艺术效果。他在《非常界——设计思维》一书中,也通过魔方的各种变幻方法让“模数”走进生活,将立方体变成可以任意组合的方盒子,根据需要组合成桌子、茶几、书架等各种生活用品,甚至是建筑。

     这些令人匪夷所思的思维方式,最早来源于他“傻乎乎”的行为——画阳台栅栏的影子。他说,有一次工作不下去了,就傻乎乎地趴在阳台上看对面的那幢楼,天天拿着本子画大楼阳台栅栏上的影子消遣。但后来突然发现,影子立起来,不就是大楼的样子吗?从那以后,他开始迷恋从平面到立体的变化,折腾来折腾去地做,也做出了一些成果。他设计的北京安利就是空间模数的实例。

    “不务正业”的“怪”人

    方老师说自己是个“怪”人。他以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为主,但是,除了空间模数,他还“玩”出许多其他。用铝箔管做灯笼,用毛毡、碎布甚至是手纸做灯具,用废纸板做笔筒……目前又开始专心从事产品设计了。

     他还是个业余摄影师,很喜欢拍摄。他时刻举着的相机,他时常捕捉的画面,都在诉说这一点。像猫眼看人一般敏锐,他的镜头也记录了太多精彩的片段。例如,去家具厂看打样的家具,在破旧的油漆车间看到各种颜色将斑驳的墙壁染成一副画,拍下;走在街上,捡起枯黄的树叶,抖落些许尘土不乏还有些风韵犹存,生命依然没有结束,他想着这样一片枯叶能否是建筑,放进碗里,拍下;诸如此类。

     这在很多设计师眼中或许是“不务正业”的举动,他却怡然自得。因为这些都是换位思考,突破思维的过程,经过了创意,很多事物或许面目全非,他就在这同与不同中找到了快乐。 他说,人生都可以游戏难道设计就不能游戏一把吗?设计师的那些苦闷孤独和怨天尤人等等,都是因为太把设计师这个职业或是名词当回事,换个角度想想,设计和其他的任何一种游戏是一样的,不就是玩嘛!

     别把自己太当回事,别把设计太当回事,别把得失太当回事,别把当回事太当回事。

     改变一种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或许能给点别的什么感受,生活和设计就是这样,有时用不着绞尽脑汁去想,只要善于发现并把发现的巧妙运用,游戏也能“玩”出设计。当然,游戏的规则是建立在责任的基础之上的,没有规则的游戏不称为游戏。(文/聂文婷

责任编辑:张芙蓉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了解更多请移步微信公众号
0条评论
相关推荐资讯
海报
中陶网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