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资讯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开始,江黎设计的家具就在国内外引起了一系列的反响,特别是她留学日本期间设计的家具,当时在日本享有很高的评价。如果你系统地看江黎设计的家具,你会发现,反常规是其最大的特点,而这种反常规带来的结果,就是充满了浓浓的实验性和趣味性。
江黎说,设计家具其实也是在设计一件艺术品。或许正是因为在设计家具的时候,“家”的情愫始终萦绕其中,让这个喜欢在其他作品中以理性来叙事的设计师变得感性,设计的作品也在不知不觉中表达着她内心深处的一些情感。
对于江黎的作品,著名的艺术批评家岛子说,它们具有诗性,同时也充满了后现代的感觉。
木料是江黎最钟爱的材料,她设计的几乎所有的家具使用的都是木材,在木材上使用大漆,使得她设计的家具更加富有质感。江黎的家具其实是个矛盾的综合体,它们结合了最古老的材料、工艺和最后现代的设计,即使是最整齐的设计,在木的纹理或者拐角等细处,也会有弧度来打破这种整齐和硬朗。
江黎说,在家具的功能性开始减弱的后现代主义时代,家具设计其实是一样艺术,这种艺术不但可以体现美感,还可以让人的心灵感受到共鸣,让家具也有了“语言”。
虽然江黎的性格偏于男性化,但她设计的家具却处处都有女性的影子,或直接或隐晦,或多或少,这是她性格另一面和母性的自然流露。
设计师谈
家具的功能性已退居二线
记者:岛子曾经评价说,你的作品里有一种诗性的女性意识,你怎么认为?
江黎:我设计的家具作品里,比较自然流露的还是一种“女性化”的色彩,圆润的线条、弧度都是女性化的表现,即使在一些看似很理性的作品中,在细节处,还是可以发现这种女性化的东西的。
记者:“女性化”在当下设计中占有一个什么样的地位?
江黎:就现在来说,女性化的设计风格是很时髦的。比如很多汽车,都采用了流线型的设计,很优美也很女性化,可以让人产生联想。其实除了女性化的设计之外,男性化、卡通化等等都朝着越来越明显和越来越广泛的方向发展。
记者:但在中国,人们对家具中这种元素的需求似乎还不大明显。
江黎:是这样的。现在,在我国,一些生活条件比较好、生活水平比较高的人已经意识到了家具表达情感的作用,很多反常规的非功能性家具很受他们的欢迎,但现在也只能说是出现了“苗头”,观念和消费习惯的转变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记者:这样看来,以后家具的设计方向是什么呢?
江黎:对现在的家具来说,功能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是可以寄托和表达人的感觉和感受,功能性只能排在第二位,这是后工业时代家具比较明显的一个特征。
设计师档案
江黎,女,设计师,艺术家,策展人。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曾留学日本和法国,现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教授。
她策划举办的“为坐而设计”等展览在国内享有盛誉,著名艺术批评家岛子对江黎也给予很高评价,称其作品具有“一种后现代主义的诗性品质”。
设计展示
《蟹几》
所获奖项:获日本“京都商工会议所会头奖”
蟹几的外表就像一个大螃蟹,这件作品运用了仿生学的原理,这其实包含着一种反常规的设计倾向。
《不稳定的椅子》
所获荣誉:入选“第一届京都国际留学生美术工艺展”
四条腿被幽默地换成一个陀螺形的底座,如果不是平板上面的扶手和靠背,你无法想象这也能成为椅子。
《梦椅》
所获荣誉:入选“第一届在日中国艺术家作品展”
“梦椅”看上去就像一个女人的躯体,坐板部分和女性臀部相像,而靠背部分是一个抽象的女性上半身。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