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资讯








长期以来唯“发展论”导致的道德滑坡、诚信缺失,在包括微博等新媒体迅速崛起的社会语境当中,正接连不断的演化出层出不穷的商业危机。“瘦肉精”、“天价酒”、“水源门”、“砒霜门”、“毒腊肠”、“奶中毒”……媒体上铺天盖地的揭黑报道,每每让人在痛心疾首的愤狠当中汇集成汹汹的舆情危机,对企业的品牌形象造成极大的伤害,甚至威胁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一招不慎,满盘皆输。
“瘦肉精”事件曝光后,在媒体的穷追猛打下,双汇召开了万人道歉大会,试图化解这场突出其来的商业危机,虽然年逾七旬的董事长鞠躬道歉,但因为缺乏诚意而最终演化为一场“做秀”,被媒体认为是企图通过“表演”蒙混过关,危机公关异化为“秀”意十足的“表演”,引来的只能是更大的危机。
不仅是这个号称中国肉类第一品牌的企业,看看奶业巨头蒙牛的态度,更是令消费者气愤不已,连续两年在同一地点发生学生“奶中毒”事件后,跟上次“三聚氰胺”事件一样,面对危机毫无诚信可言,一方面通过国家权威机构认定“问题”奶“符合国家饮用奶标准(这样的检测报告对于被欺骗惯了的公众来讲并不可信)”,另一方面以种种理由搪塞公众,先是“学生空腹喝冷牛奶”导致中毒、腹泄,后来又分析说是学生“身体出现的乳糖不耐症”所致,而最新的论调却是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副理事长牟静君称“不排除学生间情绪传染”。
蛇鼠一窝、沆瀣一气嚣张到了如此的程度,他们毒害了祖国的未来,还要污辱公众的智商。这样的媒体公关,只能令公众无语。
相反,阿里巴巴面对“供应商欺诈”危机,却选择了高调自爆家丑更换CEO的做法,以此捍卫阿里巴巴长期倡导的商业诚信价值观。事实上,马云完全可以选择一条平静而又低调的处理方式,既可化危机与悄然之间,又不失对商业诚信的坚持。
在各种突出其来的舆情危机面前,诸多企业首先采取的不是真诚地面对,而是总想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纯属诬陷造谣”的心态为避重就轻为自己伪装、辩解。不可否认,在具体的舆情危机当中,由于市场竞争不规范及行业潜规则等原因,企业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委屈,但是,面对危机,企业唯一有效的化解方式就是拿出最大程度的诚信,把社会公众的利益作为绝对的前提,“真诚地道歉、及时地弥补、积极地查处、主动地改进”,承担起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以诚换心,才能得到公众的谅解。
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在一路高歌猛进的GDP当中,已让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道德的血液”无疑是比金子还要珍贵的商业文明精髓。面对近期频频爆出的负面消息,企业更应该“志于道、居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拿出最大的真诚,化危机于无形。(文/王力)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