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环境造成的“共性困惑

来源:《陶瓷资讯》 2011-04-28
阅读量:1431

         四月上旬笔者写的是《大企业“盖楼”体现佛陶“工业精神”衰退?》。该文见报之后得到同道中人的赞同,并希望就此问题的探讨能深入一步。笔者也感到这里面值得挖掘,尤其是与“工业精神”相关的“企业家精神”衰落的问题很值得行业警惕。

  上周,笔者拜访南海一个在前几年整治中“幸存”下来的陶瓷企业。当问及企业负责人是否有扩产或外迁的计划时,这位负责人非常肯定地回答:外迁是必然的。但投资扩产计划却一直在犹豫。而困惑主要来自经营环境的恶化和不确定性。无论是佛山留下来的企业,还是外迁出去的企业,都将遭遇政府日益严厉的节能减排、清洁生产政策的洗礼,这一点是大家都非常明确的。不明确的在于陶瓷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比如,在当前用工成本不断攀升的背景下,行业至今还不能提供一条完全意义上的自动化生产整线。再比如,政府高度重视能耗和环保问题,但行业上游企业至今难以提供高效实用的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技术、装备。科达机电过去一直引领陶瓷自主创新技术的发展。但这几年由于将注意力转移到清洁能源项目,从而失去了在陶瓷装备自动化、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等技术领域的主导地位。这无疑对行业是一个损失。科达机电对陶瓷技术创新关注力的减退,也是导致全行业领导人迷茫的一个重要原因。

  大企业是行业发展的方向标。所以,大企业注意力的转移也会给中小企业领导人带来很大的困惑。比如,佛山七成主流企业涉足房地产。再比如,一些大企业出现接班人危机,于是启动上市程序,谋求创始人最佳退出机制。此外,创新困境也是导致行业领导人迷茫的一个重要原因。瓷砖减薄运动已经搞了好几年,目前市场依然难以打开。抛光砖技术创新进入瓶颈期。导致仿古砖和抛光砖加速融合的抛釉技术接近成熟。金融危机和相关专利的解禁令喷墨印刷设备顺畅进入中国市场。接下来,是喷墨印刷技术与其他技术融合的时代。有关产品的前景一切似乎已经变得很明朗。只有节能环保技术和设备存在阻碍,这是全行业的最大困惑?

       但如果仅仅是以上的困惑,还不值得大家紧张。应该看到的是,当下陶瓷行业老板、企业家们的困惑也是大的社会环境造成的“共性困惑”的一部分。

       去年12月5日在《中国企业家》杂志年会主题午餐会上,著名的体制外经济学家许小年作了题为《企业家精神的衰落和重振》的演讲。期间的下午两点左右,与会者曾经全体起立,将掌声献给了台上的演讲者。许小年这次演讲中充满着严厉的批判精神,他说:“一个是大学生报考公务员,一个是海外移民。在移民的人群之中有官员子女、有成功企业家以及他们的子女,这两股浪潮再清楚不过的表明,在中国企业家精神正在衰落之中。”许小年同时认为:“政府对经济活动、市场活动这样的干预增加了企业负担,搅乱了市场秩序,破坏了预期的稳定,提高了未来不确定性。在经营环境恶化,盈利机会减少之际,相当数量企业家放弃了理想,转向了投资,在企业间形成了移民之外的第二个趋势。”而“重振企业家精神要求政府退出经济,让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许小年的讲话引起现场强烈的共鸣。陶瓷企业老板、企业家如果当时在场,相信同样会起立为他鼓掌。国内几个主要的陶瓷产区从2007年开始经历了政府两三年的急风暴雨式的整治。到目前为止,整治措施基本上是行政的手段,很少发挥市场本身配置资源的作用。因为“粗暴的”行政整治,这些年来在就不断有企业倒在向外迁徙的路上。而一些新兴产区则出现招商之后“关门打狗”的现象。由于体制的原因,强势政府这种干预经济的做法,不可能一下子绝迹,这对企业再投资的积极性无疑是长期的打击。(文/刘小明

责任编辑:张芙蓉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了解更多请移步微信公众号
0条评论
相关推荐资讯
海报
中陶网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