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力保居民“住有所居” 调控让市场更健康

来源:中国陶瓷网 2011-03-03
阅读量:1671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和住房保障制度的实施,我省居民住房条件显著改善。“十二五”期间,我省还将坚持对房地产市场的引导和调控,并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让不同消费层次的居民实现“住有所居”。

    人均住房面积超31平方米

    兔年春节前,赵先生搬进了位于武昌水岸星城的新家。这套140多平方米的房子,满足了一家三口的生活、休闲娱乐等多种需求。赵先生说,12年前他和妻子挤在筒子楼里,6年前住进了舒适的两室一厅。住进如今的大房子,12年前他可是不敢想的。

    住建部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已超过30平方米,而武汉去年底全市人均住房面积已达到31.85平方米。

    房子大了,功能也更完善、环境更优美。赵先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和住房保障制度的实施,我省居民住房条件显著改善。“十二五”期间,我省还将坚持对房地产市场的引导和调控,并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让不同消费层次的居民实现“住有所居”。住房公积金制度无疑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悉,截至去年9月底,全省住房公积金缴存396.6万户,累计归集住房公积金971.8亿元,通过发放贷款,41.4万户职工圆了安居梦。

    而居住在老社区的居民,也享受到了类似新小区的物业服务。2009年和2010年,武汉市连续两年启动了“老旧住宅区物业全覆盖和提档升级”。截至去年底,全市641个老旧住宅区基本实现了“路面平,管道畅,楼道亮,环境美”。

    让“夹心层”安心定居

    “十一五”期间,我省连续多年把城镇居民住房保障列入“十件实事”。到“十一五”末,全省廉租住房保障达48.29万户,其中11.67万户得到了实物配租;建成经济适用房1046万平方米,解决了16.09万户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

    大量家庭喜迁新居的同时,还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有刚毕业的大学生,有来汉务工的外地人,也有部分中低收入者,因无本地户籍、收入低等原因,难以在商品房市场上解决住房难;而以经适房、廉租房为主的现有保障制度,也没有覆盖到他们。这个被称为“夹心层”的群体,其住房问题已受到政府的重点关注,并纳入住房保障工作重点。

    今年1月19日,省住建厅厅长李德炳在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会议上表示:中央部署今年新建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分配到我省是32.6万套,这个数字不能打折扣。他指出,要将公租房作为保障房建设的主要形式,切实解决城镇低收入群体、新就业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困难问题。

    武汉今年计划建设11万套保障性住房,规模相当于“十一五”总和。2月28日召开的全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工作会议上,武汉市市长唐良智与16区负责人签“军令状”,要求所有分配的目标任务,必须在今年10月底前全部开工。
 
    调控让市场更健康

    调控市场,合理引导住房消费成为我省近两年的重要工作任务。

    仅2010年,国务院就3次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各种“组合拳”不断打出。

    从去年10月份开始,我省陆续出台了“鄂六条”、“汉六条”等地方配套措施,从调控市场、抑制投资投机行为、加快住房保障建设等方面,加快落实国家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政策。

    今年1月15日和2月23日,根据国务院要求,武汉市出台和升级了限购令,支持居民居住需求,抑制投资和投机需求。如今,楼市投资投机消费受到明显抑制。

    省社科院经济所副所长叶学平认为,近几年,在多种因素影响下,房价上涨的压力仍将很大。政府一方面应继续加强和改善房地产调控,给增加住房有效供应、加快保障房建设提供时间,在保障房制度完善后,即使不再出更严厉的调控政策,房地产市场也不会再出现大幅波动。(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和住房保障制度的实施,我省居民住房条件显著改善。“十二五”期间,我省还将坚持对房地产市场的引导和调控,并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让不同消费层次的居民实现“住有所居”。

  

责任编辑:武汉站记者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了解更多请移步微信公众号
0条评论
相关推荐资讯
海报
中陶网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