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宇陶瓷为什么不阻止同行使用自己专利

来源:《创新陶业》 2011-03-13
阅读量:1691

  2月27日上午,在景德镇机场偶遇宏宇陶瓷集团一位副总经理带领一干人也回佛山。交谈中得知:去年5月8日宏宇陶瓷集团高调发布的“高清三维釉面砖印刷技术”虽然自己与合伙人已经获得了技术专利权,但他们表示并不会阻止同行使用这项专利。这种表态确实有点意外。别的企业把专利看得很重,动辄要打官司,搏出镜,为什么宏宇陶瓷集团如此大度?

  其实,换个角度也很容易理解。因为独木难成林,做生意也讲究成行成市,新产品靠一家去推,消费者不会那么快就接受,而大家一起来推情况就可能不一样。宏宇陶瓷集团这种不怕别人跟进、模仿的做法虽然不符合行业的惯常思维,但却遵循一种更高的商业原则。即商业的最终目的就是赢得市场。竞争本身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所以,当宏宇陶瓷集团认识到更多竞争者的参与有利于市场开拓的时候,它主动选择推倒竞争壁垒,让大家一起进入市场,共同面对消费者。

  很多时候,技术专利的拥有人在知识产权方面高调维权,打击仿冒,真实目的不是为了阻止竞争者低成本进入市场,而是为了通过维权引起社会关注,从而建立自己创新型企业的形象。采取这种打法的企业一般来说其拥有的技术专利所建立的竞争壁垒并不高,同行通过研究,模仿跟进很容易。在这种情况下,创新者就要求具备不断创新的能力,否则就不能保持自己的领先优势。

  本世纪以来,陶瓷行业两个重要的专利案———微晶玻璃陶瓷复合板和洞石专利纠纷案,前者经政府出面调停得以平息,后者则因为2009年底国家知识产权局出人意料地作出专利无效的裁决而使维权行为陷入尴尬,至今没有下文。陶瓷行业之所以技术专利维权困难,主要是因为生产配方和工艺千变万化,表面效果相同的产品实际生产工艺可能完全不一样。这导致一些所谓的“创新技术”实则没有什么独创性、唯一性,持续的纠纷也就难免。

  从2007年佛山春季陶博会(第九届)开始,到2009春季陶博会(13届),在来自德国的佛亚展览(香港)有限公司总裁托马斯·沃尔夫的带领下操办了一共四届佛山陶博会,结果是佛亚和禅城区政府两方面都非常不满意,到2009秋季佛山陶博会的主办权被收回,曾经信心百倍的托马斯·沃尔夫黯然出局。对于举办佛山陶博会的困惑,托马斯·沃尔夫在2007年秋季陶博会之后曾经与笔者当面有过交流。托马斯·沃尔夫非常不理解的是,为什么佛山陶瓷企业的老板一点都不重视在自己家门口办的展会?笔者的回答是,因为怕被竞争者模仿、抄袭,大家都不愿意把新产品、新技术拿出来展,这样展会就没有吸引力,大家都不怎么重视。相信听了笔者这样的解释,托马斯·沃尔夫还是看不懂。

  不过托马斯·沃尔夫也见证过中国陶瓷行业维权之艰难。记得在他操办的第一届佛山陶博会的第三天,个性瓷砖就在有关执法部门的配合下为其发明专利———“一种镀金属抛釉陶瓷制品及其制作工艺”到现场进行维权。但人们在维权现场看到的是,涉嫌侵权的企业有的拖延辙架、有的拒绝撤架、有的撤了又上。为此,个性瓷砖向佛亚方面提出投诉。佛亚方面当然是高调声明要严厉打假。可这样的积极行为最终也未能给佛山陶博会整体经营带来改观。

  还是回到本文开头提到的故事。宏宇陶瓷集团不阻止竞争者使用其专利技术,并不是欢迎大家免费享用自己的劳动果实。宏宇集团的“大度”做法虽然符合更高的商业逻辑,但相信也是一种无奈之举。事实上,从宏宇集团“不阻止”行为出发,我们可以来探讨一种符合也许是最高的商业逻辑的做法,即一种知识产权的交换、共享机制。这种机制一般形成于某个创新联盟内。2009年上半年坊间曾流传建筑陶瓷领域一些主流企业在探讨成立一个叫“G8”的创新联盟。该创新联盟设计出的一个重要的运行机制就是“创新成果”可以在内部实现有条件分享。可惜的是,这个创新联盟最终还是没有建立起来。(文/刘小明

责任编辑:张芙蓉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了解更多请移步微信公众号
0条评论
相关推荐资讯
海报
中陶网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