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资讯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在我国城市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在资源、资金、人力、物力加速流通的今天,“在外经商”已经成为很多外乡人“拼搏致富”的一大选择。当他们背井离乡,当他们起早摸黑,当他们商海博弈,享受成功带来财富的同时,其背后千千万万个“留守儿童”引发的问题日益凸显,发人深思。
“是你们毁了我,你们大人只想着赚钱。”
当十六岁的儿子向李老板夫妇俩吼出这一句时,夫妇俩的心都碎了。老家在江西南昌的李老板和他的妻子刘女士目前在广州喜龙建材市场做建材生意,和许多人一样,他们经历了下海经商这一阶段。“我们夫妻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就相继下岗了。1993年去了上海,做家装生意,后来回了南昌,用赚到的第一桶金一次性在老家买了套房。2003年11月,我们来到了广州,继续做建材生意。”刘女士告诉记者,当时夫妻俩是借钱在广州做生意,因而根本没考虑把小孩子带在身边。幸亏上海一般是做家庭装修,而在广州接的都是工程。很快,刘女士和丈夫积攒了一笔钱,在广州买房定了居。这时候,夫妻俩才想到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由于我们一直在外奔波,孩子留在老家给外婆带。以前,我们每个星期都给家里打3、4次电话。每年过完年要走,孩子就抱着我哭,我也舍不得,也跟着哭。”说到这,刘女士眼中泛着泪光。“这两年,经常接到学校的电话,才发现处于青春期的儿子打架、抽烟、喝酒,在课堂上公开和老师吵架,‘坏事做尽’。老师上课都对儿子说,你不想上学,想干嘛干嘛,拜托不要吵到其他同学就好。”痛定思痛,夫妇俩商量把儿子和女儿接到广州自己身边。第一次入学考试的成绩让夫妇俩彻底傻了眼,也后悔不已。儿子在考广州中学时,英语6分,数学20分。“拿到成绩单的时候,我和孩子他爸都想哭。自己辛辛苦苦在外打拼,无非是希望给孩子们一个好的环境和好的未来。如今,钱是赚到了,孩子却毁了。”林女士说。
“我们自己的文化水平都有限,上一辈更是如此,孩子的成长过程需要父母来引导,我希望更多的商家能够提早意识到教育孩子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以免日后后悔。”刘女士给有孩子的商家提建议。
小学一年级读了三年
老家在新兴陶瓷产区江西丰城的吴老板在别人眼中看 来,他风光无比,天天开着轿车进进出出,近年来生意也是做得风生水起。可是儿子的学习问题却让他伤透了脑筋。吴老板的老家在丰城农村,小孩上学必须走2里的山路。在老家读了两年一年级后,吴老板回家发现孩子两年白学了,连基本的加减法都不会。家里老人告诉他,小孩从不做作业,每天放学就和伙伴在外疯。老人不识字,也不知道怎么管,只能供吃喝、保温暖。这之后,吴老板决定把孩子带到广州,重新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读。“看着和他一般大的小孩都念三四年级了,我心里特不是滋味,可没办法,孩子的基础太差了,真怕以后他会怪我耽误了他。”吴老板说。隔壁店主告诉记者,现在,吴老板儿子每天放学后就在店铺里做作业,吴老板也没时间教他,而自己是有时候过去指导他做作业。
“不要以为你把小孩放在身边就是照顾好小孩,教育好小孩,你还得花时间、花心思。”该店主表示。
去年念初三今年念初一
李老板的女儿在广州私立学校念初中,2010年念完初三。
“私立中学3年,女儿除了结交一批狐朋狗友,染上一些社会恶习,学会和他们攀比炫耀外,什么都没学到。成绩是差得不能再差。”李老板认为广州的私立学校完全是为了赚钱而开办的,根本不是在教育孩子。和家人商量后,李老板决定把女儿送回南昌老家,上公立中学,重读初一。
据了解,李老板兄弟四人均在广州开店铺,做建材生意。四兄弟的小孩除了一个去念技术学院,其他的,连高中都没读完。“其实,也不是学校的问题,关键还是父母的原因。有些父母一心只扑到自己的生意上,根本就不管孩子。老说学习靠孩子自觉,孩子什么都能做得好,要做父母的干嘛。”同一市场刘老板表示。
并不是我们不疼孩子
“把孩子带到身边,生意与孩子兼顾,我们当然也想。但是我们也有自己的无奈。”在采访中,很多商户表示在创业初期,自身承受的压力很大,工作可谓起早摸黑,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照顾小孩,且自己对未来都有很多不确定性。
另外,经济条件也不允许。处于创业初期的郭老板目前和妻子在市场的仓库内搭起了一张简易木板床,尽管有个门店,却还是粗茶淡饭。同行告诉记者,郭老板不愿带孩子来广州,是因为怕孩子受苦,同时,由于没有广州户口,只能进私立幼儿园,而私立幼儿园高昂的学费难以承受。
部分商家也在考虑孩子的上学问题。比如在广州,没有当地户口只能上私立学校,高三必须返回学籍所在地进行高考。两地的课本与教学的差异很可能影响孩子的大学梦。
子不教,父之过
目前,在建材行业,很多商家来自于县城或是农村,自身文化程度不高,他们常常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可以了。然而一个个事实告诉我们:子不教,父之过。商家们应该尽早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不要让留守儿童因为父母的关爱缺失而陷入“情感饥饿”之中,因为父母的“不闻不问”而可能成为社会的“毒瘤”。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在“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面,以下方法可以供商家参考:
一、尽可能调整好家长外出方式,为子女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父母之间最好留一个在家照顾和监护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保持家庭教育与影响气氛的完整存在。
二、如果夫妻双方都离乡经商,首要问题就是选定好监护人。监护人最好是比较有文化、有责任感、能监督和指导自己孩子的亲朋好友。既不要娇惯孩子,也不要让子女干过多的家务、农活,保证子女充分的学习时间。如是祖辈监护,一定要嘱咐其对孙辈的严格要求,加强生活和学业的监护。
三、家长应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一方面,加强与“监护人”的联系,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另一方面,应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保证动态地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通过沟通以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
记者手记
采访中,一位老板,也是一位母亲说起自己“不成才”的儿子几近哽咽,眼中泛泪。确实越来越多背井离乡的建材商家面临着赚钱和教育孩子难以兼顾的难题。虽然,针无两头利,但是,教育好孩子才是头等大事。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无瑕的“璞”,只有感受到父母和亲人的爱,他们才会有积极向上的原动力,才会学得更棒,做得更好。(文/付冬冬 )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