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营销实战系列之一

来源:佛山日报 佛山陶瓷周刊 陶瓷周刊 2005-12-16
阅读量:1462

企业管理要抓住“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编前话 泛泛哲学中有这么两句话:“理论指导实践”和“存在决定意识”。近年,中国陶瓷在做大做强过程中遇到了阻力。这阻力虽然来自诸多方面,但中国陶瓷发展理论的匮乏也许是最大的阻力。因为现代中国陶瓷的发展来得实在太汹太猛太快,以致来不及建立和寻找指导中国陶瓷持续发展的理论。一些陶瓷企业老总豪华办公室的书架上陈列着诸如MBA、市场指南、经济学等刊物。遗憾的是有的老总挤不出时间来学习吸收;有的老总却读不懂,看不明白;有的老总学了一大堆,但派不上用场。本系列文章作者系生活工作在陶瓷企业一线的管理人员,长期以来,极度关注业内的发展。在国内外专业报刊刊发的陶瓷管理、市场营销、技术开发等受关注的有份量、有价值的文章有10万余字。作者特别关注中国陶瓷的一举一动,经过多年的观察与思考,积累了一些有相当见地的观点和想法,编发此系列文章,旨在以系列纵谈形式和同仁探讨。本文是首篇,作者今后将计划推出“品牌”、“接轨”、“核心竞争力”等内容,欢迎广大读者针对陶瓷营销实战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动向涌跃来稿也欢迎针对作者的观点来信来稿发表其见解和意见。

纵观古今中外成功的企业,他们的成功要素其实不仅依靠优质的产品、优良的服务,更是依靠行之有效的企业管理措施。因为只有优秀的企业管理,才能制造出优质的产品、创造优良的服务。现代企业老总深深懂得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因而有的老总废寝忘食地苦读各类企业管理书籍,有的老总千里迢迢奔赴各地取经学宝,有的老总则不惜金钱聘请管理咨询公司开处良方。不久,成百上千条规章制度拟订出来了,并且挂在墙上,嵌进镜框,或印制成厚厚的一本《员工手册》发给每位员工,要求背熟记牢。然而,即便如此,许多老总还是常常抱怨管理效果不佳、作用不大,伤透了脑筋苦思瞑想又找不出个所以然来。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呢?笔者认为,关键是这些老总们太迷信企业管理著作,也太注重规章制度的形式了。

企业管理确实是一门精深的学问,一些著作中介绍的3S、4C、5R等管理方法都有一定的科学性,但你一味地照抄照搬肯定是管理不好企业的。国际著名的管理大师德鲁克告诉我们“管理的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况且世界新的企业管理方法层出不穷,企业发展又是动态的。所以,别人最成功的管理经验不一定适合你的企业,最科学的管理方法到了你的企业就不一定科学,甚至会走向反面变成荒谬。

虽然说企业的发展是动态的,企业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是变化的,可企业管理的精髓却是万万不能变动的。企业管理的精髓是什么呢?企业管理的精髓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即以自己的企业为中心,制订符合本企业的规章制度,建立一套适合本企业发展轨迹的管理方法,切莫东施效颦适得其反,而要创造体现本企业特点的管理形式来。

“两个基本点”中的第一个基本点是“要把员工当成自己的家庭成员”。员工是企业的主体,员工也是企业管理的第一要素。大家知道,企业管理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是要挖掘员工的潜能,发挥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创造性,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老总一定要把企业当作一个大家庭来管理,把员工看成家庭成员,善待员工,爱护员工,关心员工。微软中国总裁唐骏先生说得好,“员工满意,客户才会满意”,“我无法要求我的员工在不满意的状态下,还继续带着微笑让客户满意”。为此,唐骏先生在自己的企业推行了“家属式管理”,除了工作的严格要求外,对员工的生活做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由于员工在公司的“家属式管理”氛围中工作,所以企业的团队精神特别出色,经济效益也蒸蒸日上。无独有偶,国际著名老牌企业沃尔玛公司更是把员工当成家庭成员看待,不仅关心员工的生活和成长,还定期向员工公布企业的各类资料和信息,让员工们充分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企业的动态和发展状况。有人担心员工会泄密,但沃尔玛老总不怕,因为他把企业员工当成是自己家庭中的一员了。

我们许多的陶瓷企业老总,他们尽管也把员工当作了企业管理的第一要素,但他们不是把员工当成自己的家庭成员来对待,甚至不把员工当“人”来对待。他们把员工当作什么来对待呢?说得客气一点,他们把员工当作雇工对待;讲难听一点,有的老总是把企业员工当作“劳动工具”来对待,没有一丝一毫的“人情味”和“血肉情”。笔者曾听过这样一件事,说某股份制企业制订的《员工手册》中,有一项特别的规定,即“员工进厂后就失去一切个人自由”!请问,员工在囚笼般的环境中工作,心情能舒畅吗?能忠诚于企业吗?能拼命地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吗?从表面看,员工已被你管理得服服贴贴,可实际上是口服心不服,甚至有的员工还怀有逆反心理。该股份制企业的老总把企业管理的作用和目的搞反了,不是为了挖掘员工的潜力和发挥员工的创造性,而是压制了员工的积极性。

还有的企业老总非但不爱护、不关心员工,反过来还盘制员工,常常托欠员工的工资,员工生病不给医治,甚至连工伤也不过问一下。这种不把员工当“人”看待的企业,无论制度建设是多么尽善尽美,也肯定不能兴旺发达。企业的老总,请你们千万记住,这“管理”中的“管”,不仅是指对员工的“管制”和“管束”,更是指对员工的关爱和照料。

第二个基本点是“老总在管理企业时要抓大放小”。在许多人看来,“管理”只是一个概念,一种说法。然而,笔者却认为“管理”中包涵着两个概念和两个层次,即“管理”是“管”和“理”的有机结合体。“管”应该是企业老总或企业领导的事,而“理”应该是企业内部各职能机构的事。“管”要求老总们管好企业中的大事,如企业发展方向,资本运行,新品研发,市场运作,以及确立企业文化等大政方针。“理”则是要求各职能机构有条理地、不折不扣地执行和完成大政方针的各项任务和目标,如计划安排、人事配调、市场促销、质量检查等具体日常事务。总之一句话,企业老总专职“管”大事,企业其他人员专职“理”家务,两者必须泾渭分明,不能重叠,不能交叉,更不能颠倒,否则企业管理肯定乱套。但我们陶瓷企业的一些老总,怎么也理不清这一浅显的道理,总喜欢西瓜芝麻一把抓,不分主次,不分轻重,常常干预下属职权范围内的工作。明明有岗位责任制和管理权限,你为什么还要指手划足呢?老总干预插手下面的事其中最大的弊病是,下属干脆睁一眼闭一眼,凡事让老总亲自来管。这样一来,严格的管理制度就失灵了,严密的管理链也就松动了。

还有一些陶瓷企业老总上班时不在岗位上——办公室里运筹帷幄不抓西瓜,而是喜欢在车间里转悠,专拣芝麻,如今天谁迟到了,明天谁早退了,后天又有谁和谁吵架了……。这不叫管理有方,恰恰是管理无能的表现,同时也是企业管理的大忌。首先是企业中的芝麻绿豆的小事太多了,靠你老总一人能管得过来吗?给你瞧见了逮个正着,没有瞧见的呢?其次是这些小事用得着你老总去操心、烦心吗?让职能机构去处理罢了。再次是当老总坐阵在家时,企业内一切循规蹈矩、鸦雀无声,一旦老总出差在外,企业内就“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了,乱成一片,这种不正常现象不是常有吗?检验企业管理成功与否的标准,并不是衡量企业规章制度的多少,也不是衡量老总对员工管理严不严,抓得狠不狠,而要看企业员工的自我管理程度。只有企业所有员工把遵守纪律、执行制度变成自觉行动,才是企业管理成功的标志。这便是所谓的“无为而治”。

企业管理虽是一门科学,但并不神秘。企业管理的魅力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多样性和个性。

书上再好的企业管理理论,都只是纸上谈兵,而“纸上得来终觉浅”;别人最好的管理方法也是别人的,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企业管理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和个性,千篇一律的管理是最蹩脚的管理,吃别人嚼过的馍馍最乏味。

责任编辑:admin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了解更多请移步微信公众号
0条评论
相关推荐资讯
海报
中陶网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