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怨少一点 反思多一点

来源:陶瓷信息报 2010-04-24
阅读量:1996
    我记得去年秋季陶交会的时候,也撰文对埋怨陶交会“效果不好”的现象给予了评论。只是那时候《陶瓷信息》报还没有开设“批判”专题评论。当时我仅仅是对埋怨者的急功近利心态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认为参与陶交会,延续陶交会本身就是一种挺有意义的事情,因为陶交会本身的成长,就是中国陶瓷工业文化的一种积淀,是佛山陶瓷文化的一个符号。
 
    我坚信若干年后,当我们翻开佛山陶瓷文化和中国陶瓷文化的历史,“陶交会”肯定会成为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因为这是一个产业从初级阶段走向成熟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
 
    今天我仍然要继续对那些埋怨陶交会“效果不好”的朋友唠叨几句。
 
    我们先来关注一组来自15届陶交会的数据吧。
 
    昨天有展会主办方向本报记者透露,欧素磁砖在本届陶交会斩获700多万元RMB的外销定单。虽然这样的数据让我心生疑惑,但是根据本人21日下午闭馆时从欧素磁砖营销总经理曹普根处得到的确切消息显示,4月18日-21日,欧素磁砖在展会现场获得阿拉伯、印度、中东及东南亚等地区成交定单18个标准柜。因为无法及时统计,预计该公司在展会最后一天(22日)将可能突破20个标准柜海外定单。同时,曹普根还告诉记者,作为一个新生不久的品牌,欧素不仅获得上述海外定单,还签订了近10个来自全国各地的特许经销商。
 
    这是欧素本身没有想到的,也是一些埋怨陶交会“效果不好”的朋友没有想到的。
 
    类似这样的情况,据说在中国陶瓷城展馆内,还有不少。同时,来自华夏陶瓷博览城的最新消息(昨夜10时许)显示,本届展会华夏展馆内参展企业意向订单超过8000万元,实际成交订单超过2000万元。
 
    这个数据或许不算高,但其统计基本全面。根据数据追寻订单我们发现,那些成交的参展企业多是产品设计有明显差异化和个性色彩的产品,而那些同质化严重的大众化产品,除了个别企业获得订单之外,基本只是做了陪衬。
 
    在某种程度上,参展效果好不好,产品本身是关键。欧素的模具金属釉磁砖就是一个比较独特的例子。
 
    这也和本届陶交会中企业普遍丢弃豪华展位装修,重视产品本身展示的特征相符。
 
    难怪有人说,那些常把参展“效果不好”挂在嘴边的企业,其实是产品竞争力不强。当然,这只是局部的,我们不能一棍子打死一大片,也有很多不参展的企业是出于多种原因的。
 
    若有读者认为此文有广告之嫌,我还是在结尾之处对自己进行一次批判吧。(毛国中)
责任编辑:梁淼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了解更多请移步微信公众号
0条评论
相关推荐资讯
海报
中陶网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