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1992年国务院批准伊宁市为沿边开放城市,并在此基础上批准设立了伊宁边境经济合作区。伊宁合作区位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首府伊宁市西郊,批准面积6.5平方公里,规划控制面积30平方公里,经过十几年的开发建设,昔日的荒郊野林,已崛起一座现代的城市新区和工业园区。其建成区面积由2000年的0.6平方公里扩展到如今的6平方公里;驻区企业从2000年的84家发展到今天的 330余家,拥有产值超亿元企业3家,超千万元企业15家,特别是“十五”以来的8年时间,全区招商引资年均递增44.4%;生产总值年均递增57.9%;财政一般预算年均递增49.8%,已初步铸造了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汽车组装业、以建陶、水泥为主的建材业、纺织业、生物制药等五大支柱产业。
目前,区内商住、医疗、教育、交通、通讯、物流等服务设施日臻完善,依据199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批准实施的《伊宁边境经济合作区管理条例》,建立了“封闭式管理,开放式运行”的管理模式,形成了“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的服务体系,机构设置健全,各项职能到位;设置一级财政和一级金库。是伊犁河谷生态环境、人居环境、软硬环境较好的园区之一。
二、主要经济指标
伊宁边境经济合作区作为伊宁市的城市新区和工业新区,其经济发展是带动全市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支撑。伊宁合作区自建区至今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6.97亿美元,其中2008年实现1.76亿美元;注册各类工业、商贸企业375家,实现GDP总额22.97亿元,其中2008年实现6.9亿元;累计外资金额930.88万美元,其中2008年达8.8万美元。合作区产值超亿元企业3家,超千万元企业22家;招商引资累计到位金额34.3亿元,工业总产值27.7亿元,财政收入达5.7亿元。
三、产业发展情况
作为中国最西部的国家级合作区,伊宁边境合作区紧紧依托伊犁河谷不可替代的战略区位优势和得天独厚的绿色资源优势,确立了“环境立区、工业强区、商贸兴区”三大发展战略,围绕“工业、商贸流通业、房地产业”三大产业板块,全力发展农副产品、煤电煤化工、建陶、轻工产品、汽车制造加工五大产业,按照“一区多基地、区中有园”的布局模式,在合作区现有控制面积的基础上再扩15平方公里达到45平方公里,打造十平方公里的煤电煤化工产业基地和十平方公里的建陶产业基地,形成三个“十平方公里”的区域布局,引进华顶工业园、工业硅工业园、中小企业创业园、纺织工业园等专业工业园,构筑以合作区为轴心,牵动伊犁河谷八县一市的“大合作区”经济框架,凸现“内引外联、东联西出”的中枢功能,即在伊宁市发展成为中等城市及中亚国际商贸中心的总体规划中形成国际物流汇合处和出口加工标志区。
2008年,合作区按照“大招商、招大商,以大带小,大中小结合”的招商策略,确定了以招产业带动招项目的招商工作思路,把招商的主要精力放在了产业引入上。通过创新招商激励机制,优化组合人员力量,加强了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地区招商,针对汽车、建材、纺织、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开展了对出口市场的调查摸底工作,进一步明晰了合作区发展外向型产业的比较优势。经过不懈的努力,年内实现新签约项目16个,续、扩建项目9个,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1.27亿元,较上年增长60.7%,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2.7%,其中工业项目到位资金8.2亿元,增长56.2%。成功引进沪新水泥投资3.8亿元建设日产3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及4500千瓦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恒辉陶瓷投资2.5亿元日产9万平方米建筑陶瓷生产项目,向新禽业投资6000万元肉鸡屠宰加工项目,合作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础条件进一步得到夯实。与此同时,合作区在市场调查、原料踏勘、产业规划评审组织、陶瓷产业基地报批、陶瓷展厅的筹划建设和项目落地等方面积极努力,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引入了机构办园区模式,从而使合作区向专业机构实施市场化招商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按照“拉开框架、拓展空间、优化环境”的新思路,根据产业发展需要,结合伊宁市总体规划修编,新增“三个十平方公里”,即:在合作区原有规划基础上向西向北扩区规划了15平方公里,在英也尔乡北山坡荒山规划建设了10平方公里的陶瓷产业基地,火站片区10平方公里的商贸物流园区,为合作区园区建设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年内组织完成了陶瓷产业基地选址、规划及一期基础设施建设;火车站片区完成了天津北路等3条道路2500米的道路工程,初步形成了二纵二横的路网框架;园区内完成了8条道路12公里的道路工程,北京路、新华西路实现了全线贯通,围绕项目入区及房地产开发的供水、排水、人行道等配套工程进一步完善。完成了二类口岸建设项目—中亚国际建筑陶瓷展厅主体工程。中小企业创业基地项目已完成附属工程并投入使用;并顺利通过了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复审。
“2009”新疆伊宁·中亚国际出口商品交易会概况:(一)办展目的:积极筹办“2009新疆伊宁·中亚国际出口商品交易会——陶瓷、建材、汽车、工程机械展”的目的,就是为牢牢抓住当前经济形势下国内外各种经济要素重新组合、“危中有机”的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凸显伊宁市面向中亚五国边贸独一无二、得天独厚的区位综合优势,为供需双方见面提供专业、开放、共赢、交流的理想平台,开拓一条中国优质陶瓷、建材、汽车、工程机械等等富有竞争优势的产品走进中亚和俄罗斯新兴市场的最便捷商贸通道,逐步实现区域间产业、资金、技术的有序承接转移,建立起建筑陶瓷、新型建材、汽车组装、轻工纺织等加工制造业产业基地,形成以会展促进商贸,商贸拉动产业、产业支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格局,拉动、促进伊犁外向型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早日把首府伊宁市建成中亚经济圈商贸和资源配置中心,努力构建伊犁与内地、中亚和俄罗斯各国经济互动良性格局。
(二)展会简介:首届伊宁·中亚国际出口商品交易会经自治区商务厅批准之时即被定位为乌洽会伊犁分会,并要求“精心准备,认真策划,全力将交易会打造成新疆乃至我国优质产品直接面向中亚采购商的窗口和交易平台”。展会由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人民政府、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自治区商务厅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新疆分会共同主办,伊宁市人民政府和伊宁中亚国际陶瓷城具体承办。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工商会、俄罗斯西伯利亚州外经贸局、中国开发区协会等单位协办;自治区外办、招商局、乌洽办、外商投资促进会、佛山市陶瓷行业协会等11家单位和11家疆内外媒体为支持单位。
交易会筹办工作在自治区、自治州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支持下,于2月10日全面启动,并定人、定岗、定责、定任务、定完成时限,各项工作之间形成了高度统一的协调配合、高效落实格局。在不足七个月的时间内,全面完成了展馆和配套硬件工程建设、国内招商招展、国外招商任务及新闻宣传、展区室内外布展、中外客商会务接待等各项筹备工作。
本届展会以陶瓷、建材、汽车、工程机械四大类国内优质品牌产品和国际货运物流公司等五大类企业为主,是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专业性展会。展区展览总面积38000平方米,其中,陶瓷城室内展出面积7150平方米,来自广东的新中源、欧神诺、新明珠、蒙娜丽莎等20家陶瓷知名品牌企业已入驻经营;室外展区展出面积达30850平方米,4个展示区展位共计675个,国内华润涂料、美涂士、东风轻卡、中国重汽、北方奔驰、三一重工等210家知名企业联袂参展。为丰富展会内容,同期举办了中亚国际商贸论坛、伊宁规划建设及房产展示、伊犁旅游业展示、文艺表演、风情摄影展等项活动。
为确保首届交易会取得实效,国内招商招展组自3月起分南方、北方、乌鲁木齐、伊宁四个片区,走访对接了陶瓷、建材、汽车、工程机械和国际货运物流公司共五大类的千余家知名品牌企业,从中优选出国内参展商230家,参会企业代表850人。其中,陶瓷类企业86家、建材类企业42 家,汽车类企业31家、工程机械类企业30家;国际货运物流公司5家。国外招商工作在扎实开展宣传动员、信息采集、走访联络及派出3个招商工作小组常驻国外上门招商的基础上,通过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分别率团出访考察中亚及俄罗斯等国,高位推动招商工作;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阿斯塔那,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和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圣彼得堡市成功举办七场系列推介会及工商界座谈会、客商见面会,实力采购商踊跃报名来伊参会;依托中国驻外使领馆、外国工商会、政府部门、华商协会等多种力量,积极推进国外招商工作,收效良好。此次展会共择优邀请国外参展采购商、经销商468家,共计50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