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产业转移新基地带来新发展 控制风险是关键

来源:家天下 2009-01-06
阅读量:1450
       在国际市场需求下降、出口受阻的情况下,又逢国内房地产业不景气,受到两头夹击的建材行业感受到的寒意尤其明显。据省建材行业协会副会长陈环介绍,目前行业内超过三 分之一的生产线已经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此前记者走访广东两大陶瓷产业集群所在地的佛山、潮州生产基地发现,部分企业经营困难,滞销的陶瓷产品甚至堆满了仓库。

       然而,在新中源陶瓷企业集团设于江西高安的富利高陶瓷有限公司生产基地,记者看到却是另外一番景象:4条生产线正在开足马力紧张地生产,成品仓前来装货的车辆排成长龙 ,刚刚招聘过来的第三期业务精英培训班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

        而新中源负责人告诉记者,早在2000年,新中源就到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建厂,如今已发展成为占地面积上千亩、拥有员工数千人的先进生产基地。今年8月,江西富利高正式 投产,明年春节后,湖南衡阳的生产基地将进一步扩建生产线,而明年下半年,辽宁沈阳公司也将正式投产。

       “现在经济大形势不好,很多企业收缩战线,正是我们趁机低成本扩张的好时机。正是因为提前布局,开拓了内需市场,才使得我们在出口放缓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了高速 度增长。另一方面,也正是依*这些转移出去的生产基地的成本优势,有效拉动了当地市场销售,二三线城市和农村市场的销售增长,弥补了一线城市消费需求减少的不足。 ”该负责人说。

        江西高安成佛山陶企新基地

        今年8月,作为新中源子公司的江西富利高正式投产,生产各类水晶砖、系列砖、仿古砖和瓷片。

        “虽然整个陶瓷行业受房地产影响,销售大幅萎缩,但我们的形势很好,这几个月的订单都排满了。”江西富利高销售总经理詹生华说,利用当地的原材料成本和人 力资源优势,高性价比使得他们的产品畅销整个华中和华东地区,同时也弥补了他们公司在这一区域的市场空白。

    他们的秘诀正在于敏锐地抓住了国家这一轮拉动内需、启动乡镇及农村市场消费的商机。“金融危机对乡镇和农村市场的影响并不大,尤其是中国农民习惯于存钱盖房子 。就算经济不好,他们依然会建房,那么就会买瓷砖。”詹生华说。

        在江西富利高的示范和带动下,佛山数家知名的陶瓷企业纷纷进驻高安,掀起了佛山陶瓷行业“南陶北进”的转移热潮。

    高安市政府副调研员、江西省建陶产业基地委员会书记徐结强告诉记者,高安陶瓷产业园的22家陶瓷企业中,新明珠、新中源、普京、英皇等佛山陶企是其中比较上规模的,也 是生产状况最好的。“目前全园的73条生产线均在正常运行,没有一条停过窑。”

       徐结强特别提到,随着佛山建陶企业的进入,也带动大批相关的配套企业迁入高安,比如纸箱包装、模具生产、玻璃生产、碱水剂生产等。园中的30家配套企业,80%都来自佛 山。“尤其是广东陶瓷企业的进入,改变了我们本地企业做陶瓷的理念,也给政府的管理规范、发展战略带来全新冲击。”徐结强说。

       产业转移要瞄准市场也要学会控制风险

       但不是每家陶瓷企业的产业转移都是一帆风顺。有外迁的陶瓷企业反映,投入大成本建设生产线,结果却发现当地的成本比意料中高出许多;也有企业扩张后遭遇市场销售困境 ,进退两难。

       “关键是要瞄准市场定位。”新中源一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他们在高安的陶瓷产品定位相对佛山要低,比如抛光砖在佛山已流行多年,但他们在高安就生产价格不高 的水晶砖。“做市场要根据当地的经济水平来考虑。”

       在营销方面,江西富利高直接沿用了在四川已经运作成熟的”巴丹”、”天伟”、”圣卡”、”珠江”四个品牌,知名度较高,因 此一经推出就受到经销商的高度关注和认同,在市场开拓中顺风顺水。

       同时,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如何尽量控制突发事件所带来的风险,也是对企业经营水平的一次考验。
责任编辑:杨钧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了解更多请移步微信公众号
0条评论
相关推荐资讯
海报
中陶网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