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资讯










所谓辊棒印,是指瓷砖在窑炉中烧制时通过辊棒传动,在配方、烧制温度等因素影响下砖面出现的辊棒印痕。
这个看似微小的瑕疵,却成为困扰消费者、瓷砖经销商乃至生产厂家的共同难题,折射出建陶行业在质量标准和责任认定上的深层困境。
案例剖析:消费者维权之路
近日,一位网友在某红书上连续发布两篇装修笔记,详细记录了自己购买柔光砖后因辊棒印问题维权的经历。
瓷砖铺贴前,这位网友曾经特意嘱咐瓷砖铺贴师傅留意辊棒印,铺贴师傅满口答应。但贴完砖后TA看到了非常明显的棍棒印,铺贴师傅却改口说,“这是正常的,瓷砖都有这个”。更让她郁闷的是,购买瓷砖时商家曾信誓旦旦承诺过,其经营的品牌瓷砖绝无辊棒印问题。
好在这位网友网遇到的商家还算良心商家,不仅承认了问题,还没有“踢皮球”。在双方较为友好的沟通下,TA体谅了商家的不容易,只让商家赔偿了5000元,而不是按照TA最初的想法赔偿7000元。
但是,这位网友终究还是觉得“心里不得劲”,认为自己花了那么多钱,却收获了一个凹凸不平的地面。在笔记的最后,TA向广大网友提出了三条建议:
一是购买瓷砖时一定要和商家白纸黑字约定好棍棒印、R角等问题解决的具体方法。
二是瓷砖进场后可以试铺五六块看看,如果发现存在不平整的问题,要及时直接找商家退换。
三是不要相信瓷砖铺贴师傅会帮你留意瓷砖的平整度,他们只想着赶紧把瓷砖铺贴完去下一家干活,一定要自己验收。
责任辨析:厂家与经销商之责
当瓷砖出现辊棒印问题并引发消费者投诉时,责任的界定往往变得复杂。那究竟谁该为此负责呢?
瓷砖厂家即品牌方必须承担首要责任。
辊棒印问题,究其根源,是生产制造环节工艺控制不精的直接体现。无论其成因是窑炉温度控制、辊棒平整度,还是釉料配方与施布流程,问题的源头都指向工厂。即使产品符合国家标准的最低要求,也仅仅意味着它达到了市场的准入门槛,绝不代表它满足了消费者对高品质产品的期待与合理要求。尤其是在当前建陶行业下行周期中,部分厂家为了生存而被迫采取降低成本策略,这极易导致生产工艺缩水、品质管控松懈,从而使得辊棒印等瑕疵问题频发。
因此,厂家必须回归初心,秉持匠心精神,深刻认识到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任何以牺牲品质为代价的成本压缩,最终都会反噬品牌信誉与市场根基。
瓷砖经销商即商家须承担直接责任。
经销商作为直接面对消费者的终端,无疑需要承担作为销售方的基本责任。消费者是从经销商手中购买产品,并基于其提供的信息做出购买决策。在市场需求萎缩、价格内卷愈演愈烈的当下,不少经销商为了吸引客流、促成交易,在销售过程中存在夸大宣传甚至虚假承诺的行为,例如信誓旦旦地保证所售瓷砖“绝无辊棒印、水波纹”等。一旦出现质量问题,这些口头承诺便成为消费者维权的有力证据。
如果确因经销商的夸大或虚假宣传导致消费者产生误解并购买,那么他们所需承担的责任甚至比瓷砖厂家更大。
所以,经销商必须坚守诚信经营的底线,回归服务消费者的初心,如实告知产品信息,避免不实承诺,这才是长久经营之道。
解决之道:新国标带来新希望
困扰建陶行业与消费者多年的辊棒印问题,即将迎来权威的解决方案。
即将于2025年12月1日正式实施的瓷砖标准——GB/T 45817-2025《消费品质量分级 陶瓷砖》(以下简称“新国标”),将瓷砖按照质量分为AAAAA(对标国际领先)、AAAA(对标国际先进)、AAA(国内领先)三个等级,同时首次将“辊棒印”一词写入其中并明确了检测方法。
与原有的瓷砖国标《陶瓷砖》(GB/T 4100-2015)仅以“合格/不合格”界定产品相比(这使得很多陶企及其经销商经常用“优等品”“一等品”等模糊概念误导消费),新国标建立了核心指标的量化体系,用明确的3A、4A、5A等级取代了过去含义模糊、已被滥用的宣传说辞。
针对辊棒印问题,新国标有着明确的指标:5A级瓷砖的辊棒印,≤0.18mm(大约相当于两张A4纸的厚度),4A级瓷砖的辊棒印,≤0.23mm;3A级瓷砖的辊棒印,≤0.28mm。
新国标不仅为消费者选购提供了清晰、权威的指引,而且为生产厂家设立了明确的品质标杆,同时更将推动建陶行业优胜劣汰和高质量发展。
关于新国标有利于推动建陶行业优胜劣汰和高质量发展有必要多说两句。有行业人士估算出了陶企推行新国标的成本,以5A级瓷砖生产线改造为例:一条5A级瓷砖的生产线日均技改成本增加15万元,年投入超4000万元。这将对依赖低价竞争的中小陶企带来巨大的压力。
新国标的实施,有望从根本上规范生产工艺,让辊棒印问题的判定和处理从此有章可循、有标可依,在较大程度上推动此类质量纠纷的解决,从而并推动建陶行业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
与原国标一样,新国标虽然也只是推荐性标准,但东鹏控股、新明珠集团、蒙娜丽莎集团、马可波罗控股、箭牌家居集团等作为起草单位的头部陶企毫无疑问将全面执行。更值得一提的是,已有简一集团、新锦成集团、宏宇集团、能强·强辉集团、金意陶等陶企已经或正在紧锣密鼓落实5A级瓷砖的检测和认证。
瓷砖辊棒印问题的背后,是建陶行业市场发展的缩影。从消费者维权无门到获得合理赔偿,从责任推诿到主动担责,从标准缺失到分级明晰,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质量意识觉醒。新国标的实施不仅为辊棒印等问题在技术等方面提供了解决路径,更重要的是构建了行业健康发展的新生态。
在这个过程中,瓷砖厂家需要以技术创新提升产品品质,瓷砖经销商应当以诚信经营赢得市场信任,消费者则可以通过了解标准、明确约定来维护自身权益。唯有产业链各环节共同努力,才能推动建陶行业真正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让每一片瓷砖都成为品质、信誉和口碑的载体。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