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销商是最后的“背锅侠”!瓷砖不平整闹得行业一地鸡毛

来源:中国陶瓷网 2025-09-22
阅读量:1839

近期,地面瓷砖不平整的问题已经闹得全行业沸反盈天。

在这件事上,可以说是业主、装修公司、铺贴瓦工、瓷砖商家、美缝师傅“五败俱伤”:

业主发现柔光砖美缝完以后凹凸不平、翘边、R角,最先找美缝师傅“算账”,美缝师傅说是瓦工铺贴技术不好,瓦工说是瓷砖质量不行,瓷砖商家说产品符合国家标准,装修公司夹在瓷砖商家和业主中间左右为难。瓷砖商家跟装修公司合作提供的货本来就属于普通渠道砖,价格便宜、质量一般、没有利润。但面对业主的质疑,装修公司只能哑口无言。

最终的结果无非是两种,一是装修公司同意把瓷砖重新敲掉重装,二是要给一定的赔偿才能了事。无论是哪种结果,其他几方都讨不到好,不是工钱被扣就是白白免费供货,业主也耽误了工期、搞得焦头烂额。

而在这几方人当中,可能瓷砖商家是损失最大,最后承担所有的“背锅侠”。

我们来看个现实案例——

8月上旬,重庆的罗先生向重庆电视台某栏目频道反映,自己花费6800块钱买的瓷砖铺贴后出现高低不平整的情况,“瓷砖四个边缘翘边,横向不平整,有R角和辊棒印”。

调解员跟随罗先生找到瓷砖商家,商家表示“任何品牌的瓷砖都不可能做到绝对平整,这是瓷砖的属性问题”,双方各执一词。调解员邀请商家亲自到罗先生家里确认一下,到底是不是质量问题、如何解决。

最终,瓷砖商家还是把全部款项退还给罗先生才得以解决。

这一期节目没有记录商家到罗先生家里鉴定瓷砖铺贴问题的过程,罗先生跟调解员反馈结果时也没有说出到底是谁的责任。然而,从结果来看,无论是不是瓷砖质量问题,这位瓷砖商家确实损失不少,赔了夫人又折兵。

这起投诉纠纷在网络平台上也引起了许多人关注和议论:

——他这个瓷砖肯定是有质量问题。

——六千多你要买多好的砖?

——买的时候想要便宜的砖,买完又想要品牌砖的质量和服务,全屋才6800元的砖,铺贴的时候发现砖不平,可以通知商家,铺贴完了再来说砖不平,谁有办法解决?

——不管什么品牌都会有R角。

——6800能买到多好的瓷砖呢!一分钱分货!别想着花小钱办大事!退钱可以!把砖砸了。

——6800全屋的砖还想几万的品质。

——商家秉承着出门在外,在你们当地做生意,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把钱退了。如果按国标来讲,这质量是普通质量没错,但也是达标。真告商家或厂家这砖的问题,这东家还真会败诉。给商家点赞,大度!

——小红薯看多了吧?无缝铺贴?再说铺出这种效果已经非常不错了。

——我也是消费者6000多的瓷砖真的好不到哪里去,想啥?

……

瓷砖铺贴后不平整到底是谁的问题?这个问题最终要找的主要是两方人,铺贴瓦工(施工方)和瓷砖商家(材料商)。

要认定问题的责任方要看现行的国家标准对于瓷砖质量和瓷砖铺贴验收的平整度要求。

例如,800×800mm规格的瓷砖,平整度偏差应在±1.6mm以内;750×1500mm规格的瓷砖,短边平整度偏差应在±1.5mm以内,长边平整度偏差不应超过2mm(由于按常规±0.2%计算,其平整度偏差为±3mm,因此采用最大值不超过2mm这一规定)。

根据以上两个标准就一定能认定瓷砖铺贴不平的责任方吗?很难,因为现实的状况异常复杂。

一般来说,市场上绝大部分的瓷砖都能满足国标的要求,即便是肉眼看起来有R角辊棒印的瓷砖。这是因为现行的陶瓷砖国标要求其实相对比较宽松,毕竟平整度偏差为1.5mm或者是1.9mm虽然达到国标要求的最大上限,但你也不能说它质量不合格。

因此,只要瓷砖商家拿着瓷砖检验报告,基本就能“自证清白”了。但很多瓷砖商家不敢与业主“正面硬刚”,因为怕业主发布在网络上,通过各种渠道投诉维权,影响品牌声誉更败坏自己的门店口碑。

当然,也有部分瓷砖商家选择不向业主妥协,业主则告到法院与商家对簿公堂,开启为期不少于半年的维权之路,而法院的判决结果也未必会赢。

那是瓦工没铺贴好的问题?实际上,瓷砖铺贴好不好的影响因素更复杂,因为涉及人工、技术、材料、工具等。瓷砖表面及边缘的不平整是不统一、不均衡的,瓦工找平不可能每一处都能完美找平,更何况是人就有出错的时候,很多资深瓦工都曾说过“瓷砖铺贴永远不可能绝对平整”。

瓷砖本身就有一点不平整,普通瓦工技术也有一点偏差,美缝也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那么最后的地面瓷砖的效果无疑就是高低不平了。

为什么瓷砖商家是最后的“背锅侠”呢?如果业主找的是装修公司施工,那瓷砖不平纠纷案的损失必定是与装修公司合作的瓷砖商家承担,原因大家懂的都懂;如果业主找的是工长/普通瓦工,首先很多业主比较信任这类技术工人,且铺贴施工属于隐蔽工程,难以判定技术水平,加上先入为主的瓷砖质量问题,因此大部分业主都会找瓷砖商家负责。

事实上,瓷砖商家也很冤,他们只是经销商,不是生产制造商,瓷砖做得不好跟他们没有关系,是上游厂家的问题。

而上游厂家生产主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消费者买瓷砖只看重价格,一味追求便宜,二三十块钱的800砖、五六十块钱的750×1500mm满大街都是,陶瓷厂家不断压缩成本,一味迎合消费者,市场越来越卷。

说白了,靠卷价格生产出来的瓷砖质量能有多好?也就是满足了基本的国标性能要求,好瓷砖所需的耗材、耗时、耗成本的工艺环节都省去了,根本没法保证釉面平整度和边角尺寸误差。

这些低价走量的产品流入市场,最终造成瓷砖消费维权纠纷案件层出不穷。

低价竞争下的瓷砖行业陷入恶性循环——厂家为控成本牺牲品质,经销商为保口碑被迫担责,而消费者在追求性价比的同时,也陷入维权困境。如果行业持续以价换量、忽视工艺与标准升级,这类纠纷只会循环上演。

因此,各方都要反思,唯有回归质量本质,才能终结这场“五败俱伤”的僵局。

责任编辑:刘思桃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了解更多请移步微信公众号
相关推荐资讯
海报
中陶网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