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煤改气被叫停!?成本压力大、供需错配…陶瓷企业如何应对?

来源:中国陶瓷网 2024-08-07
阅读量:2335

近期,广西取消陶瓷行业“煤改气”的消息在业内传开。

起因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于5月17日发布了一则通知,决定废止《广西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1年本)》。该本《目录》明确,限制“新建建筑卫生陶瓷项目”,淘汰“陶瓷等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未达到国家标准限定值的‘两高’项目”以及“未完成‘煤改气’改造的陶瓷生产线(2025年底)”,禁止“未使用管道燃气的新建、改扩建建筑卫生陶瓷项目”。因此有不少行业人士认为这意味着广西取消了陶业的“煤改气”。

而7月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了《广西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实施方案》,方案中提到了“在冶金、陶瓷、玻璃、水泥等行业有序推进以电代煤、积极稳妥推进以气代煤,鼓励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安全稳妥推进使用高污染燃料的工业炉窑改用工业余热、电能、天然气等,新建、改建、扩建工业炉窑原则上采用清洁低碳能源;燃料类煤气发生炉实行清洁能源替代,或因地制宜采取园区(集群)集中供气、分散使用方式;逐步淘汰固定床间歇式煤气发生炉”。

从中不难看出,如果简单地将前面那则通知解读成广西取消陶瓷行业“煤改气”,其实并不准确。据陶城报报道,当地的陶瓷行业人士表示,对于已建成的陶瓷厂,现在的确不要求一定使用天然气了,但对于新建项目还是鼓励用天然气,此外未来可能会出台新的指导目录。

“煤改气”是相关行业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路径的必然选择。2023年4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印发《轻工业重点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指出要加快用能结构转换,进一步降低陶瓷、日用玻璃行业中煤炭能源的比重,逐步提高天然气和电能的使用比例,逐步禁止陶瓷行业使用燃煤及煤制气,推动天然气成为主要能源。随后,多地开始大力推进“煤改气”的进度。

2023年期间,福建、新疆、湖南等地发布了相关政策以推进煤气发生炉有序退出。

今年6月17日,湖北黄冈市发布《黄冈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方案指出,整合替代燃煤锅炉及炉窑。燃料类煤气发生炉实行清洁能源替代,或因地制宜采取园区(集群)集中供气、分散使用方式。重点推进砖瓦、陶瓷等行业煤改气,新改扩建加热炉、热处理炉、干燥炉、熔化炉原则上采用清洁低碳能源。此外,2025年底前完成推进陶瓷行业企业有组织和无组织排放深度治理,以及提升企业环保绩效水平,陶瓷行业因清洁能源问题无法达到B级,原则上要达到C级。

多家湖南陶企积极响应该政策。7月9日,兆邦陶瓷有限责任公司与湖南临湘华润燃气有限公司成功签订“煤改气”项目合作框架协议。兆邦陶瓷董事长霍建斌表示,将积极做好“煤改气”厂区的各项改造工作,配合政府力争早日实现“煤改气”。

然而“煤改气”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的。在大刀阔斧地推进时,陶企生产成本高和转型升级不力等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今年年初,高安建陶基地17家陶瓷企业在其联名发出的《关于建陶产业使用集中供气成本过高与全市公平竞争发展的建议》中指出,建陶基地的陶企使用集中供气生产三年以来,用气陶企生产成本长期过高。在当前严峻的市场形势下,普遍面临着成本倒挂、陶企亏损经营的状态,已经到了无法生存的境地。

2月27日,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福建省反馈督察情况,指出福建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但一些领域突出问题亟待解决。其中,部分行业转型升级不力、污染防治不到位。报告指出,福州闽清县建筑陶瓷行业2017年完成“煤改气”的32家企业,有31家又改回煤气发生炉,且未建设含酚废水收集处理装置,下游梅溪断面挥发酚时有超标。

为了解决陶企面临的现实问题,相关政府部门以及协会积极开展座谈会,了解陶企节能降耗、碳控排等方面遇到的问题。

近日,梧州市生态环境局梁励副局长带队赴岑溪市开展“帮企减污降碳”活动。调研组分别来到联辉陶瓷、新闽粤陶瓷生产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并组织岑溪市发改、工信、生态环境等部门,以及高峰陶瓷、联辉陶瓷、联创陶瓷、远方陶瓷、岑新闽粤陶瓷等七家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召开座谈会,通过了解岑溪市当地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生产工艺流程、煤炭和其他能源消费及清洁能源替代,以及在降碳排工作中存在的困难等情况,对企业今后如何降低能源消费量、提高能效、降低碳排放量等方面工作进行帮扶指导。

7月4日,由广东陶瓷协会主办的广东省陶瓷行业节能降碳、品牌建设调研座谈会在恩平市百强陶瓷有限公司会议室召开。广东陶瓷协会、清远市陶瓷商会、恩平市陶瓷行业协会以及清远市、恩平市陶瓷企业代表等近30人参加会议。会议围绕政府主管部门对广东陶瓷行业节能降耗、碳控排等工作的要求进行,陶企就实际生产中遇到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广东陶瓷协会会长陈环指出,今年是全省碳配额履约的第一年,陶企要早抓、重视,有问题及时反映。

“煤改气”的推进和落地需要多方共同努力。首先,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在政策层面给予支持,做好财政资金补贴;其次,在保证能源安全前提下,应多渠道、多气源提升天然气供应能力,增强天然气储气调峰能力,为“煤改气”的开发做好后援保障,避免出现“改而不用”、“改而难用”等供需错配矛盾。而陶企则应积极淘汰或升级落后的生产窑炉等。

责任编辑:刘思桃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了解更多请移步微信公众号
0条评论
相关推荐资讯
海报
中陶网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