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开年至今,陶瓷行业洗牌进一步加剧。随着价格战愈演愈烈,陶企的利润空间也越来越低微,加之生产成本增加,竞争环境变得更是纷乱复杂,一大批实力不足的陶企被逐渐淘汰。
中陶君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发现,广东省超100家陶企被吊销营业执照。而近一年内,广东依然出现了多家新注册的陶企。
5家佛山陶企被吊销营业执照
大量“僵尸企业”被清理
近期,佛山市南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一连发布多份公告,对6000+“僵尸企业”进行依法清理。公告显示,经过与区税务部门核对数据,南海区市场监管局共梳理出2021年度、2022年度连续两个年度未报年报、未纳税企业7587户,经核查共立案查处6258户,唤醒企业619户,不符合吊销条件710户。截至目前,立案查处的6258户“僵尸企业”均进入吊销处罚决定公告阶段。
立案查处的6258户“僵尸企业”中有5家陶瓷企业,分别为佛山市贝*伦陶瓷有限公司、佛山市合*达陶瓷化工原料有限公司、蒙*贝拉(广东)陶瓷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万*牛陶瓷有限公司。
其中佛山市万*牛陶瓷有限公司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未按照规定公示年度报告或者未按照登记机关责令的期限公示有关信息,执法人员经核查发现其已不在登记住所经营。另根据《国家税务总局佛山市南海区税务局关于回复2021年度、2022年度连续两个年度未年报企业纳税情况的函》(南税便函〔2023〕241号),其2021年、2022年已连续两年未进行纳税申报,至2023年12月15日止涉嫌开业后自行停业连续6个月以上,其行为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百一十一条第一款“公司成立后无正当理由超过六个月未开业的或者开业后自行停业连续六个月以上的,可以由公司登记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蒙*贝拉(广东)陶瓷股份有限公司同样是连续2年未依法报送年度报告、未进行纳税申报,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据了解,该陶企于2019年11月22日成立,经营范围涉及日用陶瓷制品制造、卫生陶瓷制品制造、陶瓷制品制造等。
佛山市南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表示,将连续两个年度未报年报、未纳税的企业定义为“死户”,也称“僵尸企业”。“死户”的大量存在,挤占了社会资源,增加了行政成本,导致市场主体数据失真,不利于政府掌握地方经济实际情况,影响政府客观科学决策。为维护良好市场秩序,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监管局不断强化长期停业未经营企业强制退出机制。
一边是大量陶企被吊销
另一边是多家新陶企涌现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建筑陶瓷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单位数1026家,当年有22家退出市场。整体来看,2017年至2022年,我国规模以上建筑陶瓷企业数量呈持续下降态势;截至2022年底,中国建筑陶瓷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单位数为1026家。2021—2022年期间,中国建筑陶瓷生产企业减少115家,生产线淘汰275条,淘汰比例近10%,相当于平均每6天就有1家陶瓷厂退出。
在天眼查平台查询发现,与陶瓷相关且成立时间在1年内的企业共有93820家。可见行业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情况,即使行情不佳,大量陶企被注销,但新成立的陶企依然很多。
一位经济学家表示:“谁在冬天把冰棍卖得最火爆,谁就是企业家。这就是为什么不景气达到极点的时候,真正的企业家就会筹划新的产品、注册新的公司。”而在在上世纪中期,一位美国经济学家表示,在谷底之前的几个月,新公司的数量就以增速开始上升。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这一矛盾现象出现的原因。
陶瓷行业具有小企业、大市场、高度市场化、差异化的特点,市场极为分化、品牌集中度低、市场尾部长,大多陶企并不能形成规模效益。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4家国内建筑陶瓷龙头企业合计营收的市场占有率仅为9%。
有业内人士表示,注册新的陶企,一部分是因为原本的陶企发展遇到了瓶颈,想通过此举来拉动自身转型升级,找到新的增长点;一部分则是手中有钱且想投资的人,选择入局陶瓷行业,充分利用资金优势,打造规模化的经营模式;还有一部分是通过注册新陶企等待时机卖给他人,因为有些业务和资质的办理对陶企成立的时间有要求,比如需要成立日期在两年以上,但新成立的企业则达不到要求。
有一部分人注册新陶企仅仅是为了卖资质,虽然陶企的资质算不上难卖,但陶企的工厂等实体资产却很难出手。有例为证,2024年至今,共有7家破产陶企的资产被拍卖,但仅有1家拍卖成功。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行业形势较为低迷,多家陶企流拍并不是罕见的事情。
虽然新注册的陶企数量仍多如牛毛,但行业同质化的竞争日趋激烈,存量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陶企推出新产品、新工艺的速度加快,营销战略也呈多元化,加之消费者对品牌体验、产品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中小型陶企本就难以存活,倘若不做出实质性的改变,这些新注册的陶企也终究会“昙花一现”,陷入破产和被吊销营业执照的境地。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