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几千亿!那些说品牌不重要的,现在都被啪啪打脸了

来源:中国陶瓷网 2023-05-12
阅读量:4379

“装修的材料不用看品牌,直接找产地就能少花冤枉钱。”你有没有看到或者听到过类似的观点?

近些年,互联网信息越来越发达,给不少新生陶企提供了生存的沃土,所谓的“品牌无用论”也再次被翻出来讨论。这个命题究竟是真是伪,看完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

 

品牌不重要,也就值个几千亿

随着陶瓷行业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产品同质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同时消费者可以选择的产品和服务也越来越多。这个时候,消费者会以什么作为消费决择的依据呢?

“消费越是理性化,消费者越会希望以大排档的价格,享受到星级酒楼的产品。追求性价比已经是常态,品牌便成为消费决择的关键因素。”某品牌经销商对中陶君说道。

消费者在购买产品的时候,往往会选择该品类的品牌产品,因为品牌产品能为消费者提供信任感,降低其选择风险,这就是品牌的价值。

全球权威品牌估值机构Brand Finance 2023年度中国品牌价值500强报告显示,茅台的品牌价值已经增长到了3565.78亿元。用一句比较凡尔赛的话形容便是:品牌没有那么重要,也就值个几千亿吧。连可口可乐的创始人都曾放言,“就算可口可乐的工厂在一夜之间全部倒闭,凭借着可口可乐这个商标,重新发展也不是个难事。”

然而,很多陶企并未真正理解品牌所蕴含的商机,尤其是一些生产实力较强的腰部陶企,一边嘲笑着同行整天打广告、做营销,一边自足自满、固步自封。等它们开始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却发现早已失去先机。

 

中国品牌日,展现综合竞争力

品牌,是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竞争力的综合体现。2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指出,到2025年,中国品牌影响力稳步提升,品牌培育、发展、壮大的促进和支持机制更加健全,品牌建设水平显著提高,形成一大批质量过硬、优势明显的中国品牌。

其实早在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便在《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见》中首次正式提出设立“中国品牌日”。到了2017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设立“中国品牌日”的请示》,同意自2017年起,将每年5月10日设定为“中国品牌日”。

今年5月10日是第七个“中国品牌日”,佛山市委宣传部统筹,佛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举行了“有家就有佛山造”佛山市2023年品牌建设大会,重磅发布了佛山制造品牌系列榜单。

会上,东鹏、新明珠、箭牌、蒙娜丽莎、简一、金意陶、欧文莱、金牌、顺成、鹰牌、科达等多家陶企荣登“佛山市企业品牌价值50强”,新明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叶德林、科达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边程、蒙娜丽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萧华几位陶瓷全大佬更是入围了“佛山市十大品牌人物”。

据悉,“佛山市企业品牌价值50强”榜单依托中央财经大学统计与市场调查研究中心、佛山市质量品牌发展协会等机构,依据《品牌评价品牌价值评价要求》(GB/T29187-2012)、《品牌评价多周期超额收益法》(GB/T29188-2012)以及品牌评价相关行业应用指南等有关国家标准,对企业品牌进行货币价值测算和评价,根据测算结果出具评价报告。

值得一提的是,与这些陶企一同上榜的,还有家喻户晓的美的、海信、海天等,基本都是各行各业的龙头品牌。所以单从品牌价值这一点,便能体现出上榜陶企的综合竞争力。

 

短期看硬件,长期看品牌价值

一直以来,有几个生产基地、几条生产线、配什么设备,被视为陶企的实力强弱的关键指标,甚至被视为陶企最为重要的资产之一。

事实上,这种观点谈不上错误,但也不能说正确。因为当陶瓷行业处于卖方市场的年代,生产实力确实是一个陶企实现快速增长的基础;当陶瓷行业开始进入买方市场,内卷不断加剧,这时品牌才是陶企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别看品牌是一种的无形的资产,它在这以下四个方面可蕴含着无穷的能量。

第一,增加辨识度。独特的品牌形象、统一的视觉物料、动人的品牌故事,可以持续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和记忆,让人们从认识走向了解,从记住走向购买。哪怕是瓷砖这种低关注度的产品,大部分人也能说出那么几个一线品牌。

第二,与消费者建立关系。品牌可以与消费者建立情感联系和信任关系,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这里所说的忠诚度并不是一项心理指标,而是一项行为指标,它让消费者养成重复购买品牌产品的习惯。

第三,为产品带来溢价。品牌通过增进消费者对产品的价值感知,能进一步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从而提高价格和利润率。在某种程度上,产品的价值就像积累起的金沙,它需要品牌作为容器和载体。

第四,将销量成倍放大。当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产生好感之后,便会不自觉地为品牌宣传,将信任传递出去,形成一种消费经验,让品牌在私域的圈子和公域的网络平台形成良好的口碑,为更多的消费行为提供依据,从而将产品的销量成倍放大。

\\\\\\

陶瓷行业存在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有的陶企以“百亿销量”作为发展目标,铆足了劲做产能扩张和网点布局;有的陶企则以“百年品牌”作为发展目标,甚至在总部大堂设置了百年倒计时的计时器。

在做品牌和做销量之间,陶企究竟要怎么选择呢?有人会认为“做品牌太虚,还是先把业绩做起来最实在”,有人则认为“做品牌才是做长线,做销量只是做短线”。

其实,具体问题还是要具体分析。在增量市场,陶企的重心可以是做销量;但在存量市场,陶企更应该花心思去做品牌。只有不断提高品牌价值和影响力,企业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基业长青。
 

责任编辑:刘思桃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了解更多请移步微信公众号
0条评论
相关推荐资讯
海报
中陶网APP下载